[发明专利]PMMA/ABS复合板材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3110.1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巨丰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5 | 分类号: | B32B37/15;B32B27/08;B32B27/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mma abs 复合 板材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板材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耐刮擦、耐磨损PMMA/ABS复合板材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耐刮擦、耐磨损PMMA/ABS复合板材主要采用如下三步:1生产PMMA板材;2)采用HARD-COATING(表面硬化)设备在提高PMMA板材表面形成耐刮擦、耐磨损的防划伤保护层;3)把PMMA板材与ABS板材用胶水粘合在一起形成耐刮擦、耐磨损PMMA/ABS复合板材。上述生产工艺工序复杂,生产环境不友好,生产效率较低。再有生产成本很高,设备价格昂贵,尤其是HARD-COATING设备投资巨大,会给企业的生产运营带来很大的压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使用HARD-COATING设备在PMMA板材表面形成耐刮擦、耐磨损的防划伤保护层,就可实现耐刮擦、耐磨损PMMA/ABS复合板材生产的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MMA/ABS复合板材生产工艺,再生产时首先向PMMA原料中按重量百分比加入1%-5%的聚酯接枝改性硅酮助剂进行混炼,然后在通过挤出机挤压PMMA原料、ABS原料,并进行复合形成PMMA/ABS复合板材。
优选的,向PMMA原料中加入聚酯接枝改性硅酮助剂按重量百分比为3%。
优选的,所述PMMA原料、ABS原料采用模内复合共挤工艺形成PMMA/ABS复合板材。
优选的,所述PMMA/ABS复合板材中PMMA材料、ABS材料厚度的复合比为8∶92。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PMMA/ABS复合板材生产工艺在PMMA原料中加入聚酯接枝改性硅酮助剂进行混炼,聚酯接枝改性硅酮助剂是多功能的塑料改性助剂,特别能改善PMMA的表面性能,提高PMMA表面耐刮擦、耐磨损、光滑性、憎水性,并降低表面摩擦系数,而且由于是有机接枝的锚固作用,其与PMMA的相容性非常好,不会迁移、析出。这样加入该助剂后形成的PMMA板与ABS板复合后可直接形成PMMA/ABS复合板材,而无需再在PMMA板表面设置防划伤保护层,这样就可有效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节省企业购买HARD-COATING设备的资金,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采用该PMMA/ABS复合板材生产工艺生产PMMA/ABS复合板材时,首先向PMMA原料中按重量百分比加入1%-5%的聚酯接枝改性硅酮助剂进行混炼,经过多次的试验PMMA中添加3%聚酯接枝改性硅酮助剂,性价比最高。然后采用采用模内复合共挤工艺挤压PMMA原料、ABS原料,并进行复合形成PMMA/ABS复合板材。PMMA原料、ABS原料采用模内复合共挤工艺形成PMMA/ABS复合板材,这样可确保板材复合均匀,而不采用通常的复合体复合再到模内。
挤压PMMA原料、ABS原料的两个挤出机直径分别为120MM和45MM,螺杆L/D比分别为36和38,这样可有效保证挤出机的挤出量相匹配及物料充分熔融。在挤压过程中挤出机上应加装熔体计量泵,确保挤出无波动平稳。精密模具的开发采用双层衣架型,确保精密复合。为确保耐刮擦、耐磨损PMMA/ABS复合板最佳,PMMA/ABS复合板材中PMMA材料、ABS材料厚度的复合比为8∶92。
该PMMA/ABS复合板材生产工艺在PMMA原料中加入聚酯接枝改性硅酮助剂进行混炼,聚酯接枝改性硅酮助剂是多功能的塑料改性助剂,特别能改善PMMA的表面性能,提高PMMA表面耐刮擦、耐磨损、光滑性、憎水性,并降低表面摩擦系数,而且由于是有机接枝的锚固作用,其与PMMA的相容性非常好,不会迁移、析出。这样加入该助剂后形成的PMMA板与ABS板复合后可直接形成PMMA/ABS复合板材,而无需再在PMMA板表面设置防划伤保护层,这样就可有效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节省企业购买HARD-COATING设备的资金,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PMMA/ABS复合板材生产工艺的合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依本发明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巨丰塑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巨丰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3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载聚束式SAR的高效成像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螺钉头部内外倒角用冲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