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渗透膜低磷阻垢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3058.X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2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胡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通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5/08 | 分类号: | B01D6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899 天津市宝***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 膜低磷阻垢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垢剂,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膜低磷阻垢剂。
背景技术
反渗透法因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不存在二次污染、出水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水处理技术领域已逐步替代了离子交换法,成为纯水制备的主要技术,已经在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脱盐、超纯水制备、污水处理以及各种分离提纯过程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反渗透技术是对含盐水施以外界推动力以克服渗透压而使水分子通过膜的逆向渗透过程。经过反渗透处理后,可除去水中99%的盐分及二氧化硅,并能除去水中钙、镁。然而,反渗透装置极易受到沉积物的污染而结垢,如在膜表面生成CaCO3,CaSO1,SrSO4、金属氧化物、硅酸化合物等沉积物。反渗透膜结垢严重影响着反渗透装置的运行效率,比如:使系统运行能耗增加、出水水质变坏等,严重时甚至使膜元件提前报废。随着我国工业程度的不断深化,工业用水量大大增加,而采用地下水做工业水有一定的限制。地表水是一种直接受季节影响的水源,有发生微生物和胶体两方面高度污染的可能性,同时存在无机物和有机物得结垢污染,需要的预处理比较复杂,包括消毒、絮凝、助凝、澄清、多介质过滤等。对于生物污染,可以采用合适的杀菌剂、杀菌灯或其他系统解决,而对于无机垢和胶体结垢,则采用投加高效阻垢剂的方法解决。阻垢剂作为用于反渗透水处理系统、阻止污垢在反渗透膜上沉积的一类药剂,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反渗透膜用阻垢剂的开发一直是研究与开发的热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对低磷、无磷的阻垢剂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常见的阻垢剂由于效果一般,致使用量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高效去除在反渗透膜上沉积的无机垢和胶体结垢的反渗透膜低磷阻垢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含有以下组分: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1%-5%,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硫酸5%-15%,聚丙烯酸钠3%-10%,聚天冬氨酸10%-25%,去离子水45%-7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配方选用几种具有无磷或低磷的环保材料复合使用,利用各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复合药剂的使用效果,达到满意的综合去垢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以下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比,配方为: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3%,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硫酸10%,聚丙烯酸钠8%,聚天冬氨酸18%,去离子水61%。
实施例2
以下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比,配方为: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5%,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硫酸12%,聚丙烯酸钠7%,聚天冬氨酸22%,去离子水54%。
实施例3
以下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比,配方为: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4%,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硫酸6%,聚丙烯酸钠9%,聚天冬氨酸18%,去离子水63%。
试剂实验
1.阻CaCO1试验
试验用水:Ca2+360mg/L、HCO3-1000mg/L;药剂用量:5ppm;水温:65℃;时间:12小时;阻垢率:98.32%。
2.阻CaSO1试验
试验用水:Ca2+2500mg/L、SO12-4100mg/L;药剂用量:5ppm;水温:60℃;时间:12小时;阻垢率:97.10%。
3.阻BaSO4试验
试验用水:Ba2+35mg/L、SO42-80mg/L;药剂用量:5ppm;水温:35℃;时间:18小时;阻垢率:99.53%。
4.阻SrSO4试验
试验用水:Sr2+400mg/L、SO42-1000mg/L;药剂用量:5ppm;水温:35℃;时间:18小时;阻垢率:98.31%
5.阻CaF2试验
试验用水:Ca2+850mg/L、F-60mg/L;药剂用量:5ppm;水温:55℃;时间:12小时;阻垢率:89.9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通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通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30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甲苯连续化氧化反应装置
- 下一篇:乙二醇二甲醚合成余热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