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涉水警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42078.5 | 申请日: | 201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2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许世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涉水 警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涉水警示装置,特别是一种帮助驾驶员了解低洼路面的深度是否为安全深度的汽车涉水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一般不能够在水比较深的地方行驶,而车上又没有能测量水位深度的报警装置。若遇上下雨,道路上积水很多时,贸然开车过去,很容易引起发动机熄火。最大涉水深度是指在安全行驶条件下时,能涉水通过的最大深度。涉水深度是评价汽车越野通过性的重要指标,最大涉水深度越大,其涉水能力越强。进气口的高度就是涉水深度,决定汽车涉水深度的,首先是发动机进气口的高度,一般车辆的发动机进口都开在进气格栅的侧面中央偏上位置,涉水时如果进气口低于水位,将会把水吸入发动机的汽缸,由于水不像空气那样能够压缩,它就会对发动机的机械结构(连杆、活塞、曲轴等等)造成严重的损坏,所以涉水深度绝不能超过发动机进气口的高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帮助驾驶员了解低洼路面的深度是否为安全深度的汽车涉水警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涉水警示装置,活动式安装于汽车车身前方,适用于驶入低洼路面前的涉水警示,且所述汽车涉水警示装置包括固定夹、标杆及警示标记,所述固定夹固定于汽车车身前方,且所述固定夹的中部设有贯穿孔;所述标杆收容于所述贯穿孔内并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于贯穿孔上下移动,所述标杆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于行驶路面上滚动;所述警示标记设于标杆的顶部并随标杆的上下移动而移动,驾驶员通过观察警示标记相对于汽车车身的位置变化以了解低洼路面的深度是否为安全深度。
特别地,所述汽车涉水警示装置还设有电控报警单元,所述电控报警单元包括报警器、触控开关,且所述标杆上设有触控臂,在标杆下移预定距离后,触控臂触压触控开关,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
特别地,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所发出的报警信号为声音报警信号及灯光报警信号。
特别地,所述警示标记为警示旗。
特别地,汽车车身前方固定有两个固定夹,且标杆分别收容于两个固定夹的贯穿孔内。
特别地,所述标杆位于左前车灯或右前车灯处。
特别地,所述标杆上设有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利用本发明汽车涉水警示装置,驾驶员不必离开驾驶座,观察警示标记相对于汽车车身的位置变化以了解低洼路面的深度是否为安全深度,可避免汽车车身因涉水过深而造成发动机熄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涉水警示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汽车涉水警示装置行驶在水平路面时的状态图。
图3为图1中汽车涉水警示装置行驶在低洼路面时的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汽车涉水警示装置第二种实施例未超出安全深度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汽车涉水警示装置第二种实施例超出安全深度时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涉水警示装置,活动式安装于汽车车身100前方,适用于驶入低洼路面前的涉水警示。在涉水行驶前,先将汽车涉水警示装置安装于汽车车身100前方,维持慢速前进即可观察出汽车前方的水的深度;而在不用时,可将汽车涉水警示装置拆除。所述汽车涉水警示装置包括固定夹20、标杆30及警示标记40,所述固定夹20固定于汽车车身100前方,且所述固定夹20的中部设有贯穿孔21;所述标杆30收容于所述贯穿孔21内并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于贯穿孔21上下移动,所述标杆30的底部设有滑轮50,所述滑轮50于行驶路面上滚动;所述警示标记40设于标杆30的顶部并随标杆30的上下移动而移动,驾驶员通过观察警示标记40相对于汽车车身100的位置变化以了解低洼路面的深度是否为安全深度,具体地,警示标记40相对汽车车身100下移的距离越多,低洼路面的积水深度就越深;反之,警示标记40相对汽车车身100下移的距离越少,低洼路面的积水深度就越浅。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警示标记40为警示旗。汽车车身100前方固定有两个固定夹20,且标杆30分别收容于两个固定夹20的贯穿孔21内。所述标杆30位于左前车灯或右前车灯处。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标杆30上设有刻度,通过刻度大小以进一步了解低洼路面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20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