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1539.7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1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汪昆平;郭昱皞;王涛;杨林;汪春燕;谌任平;卢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观 水污染 控制 方法 | ||
1. 一种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景观水域中采用水下推流器水平推动水流形成平面好氧循环系统,在平面好氧循环系统中水流沿水域平面方向形成一个循环流动的路径,进而利用水的流动使水体和空气接触、以及传递局部曝气进入水体的氧,使该循环流动的水流沿路径形成好氧环境;再在该平面好氧循环流动路径的其中一段设置向下的局部凹陷,在局部凹陷的中部水平位置设一隔断,使水平隔断下部形成厌氧环境;在水平隔断的两端和凹陷底部分别设置水下推流器或带叶片的转轴推动水流绕水平隔断沿立面方向循环流动,形成立面局部厌氧循环系统;并保持立面局部厌氧循环系统上方水流与平面好氧循环系统的水流方向一致,使立面局部厌氧循环系统的水流交替经历下部厌氧、上部好氧环境,为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超量吸磷创造条件;在水平隔断上方中部设置集泥槽,定期从集泥槽内将积累的富磷微生物污泥外排处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好氧循环系统的水流廊道由池底和水下导流隔断构成,水下导流隔断包括水下礁石和/或水下隔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循环系统的水流速度为0.16-0.30 m/s,平面循环系统水容积与立面循环水容积之比为2.5-25.0,泥龄为5-10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好氧循环系统底部位置高于凹陷区域中部所设置的隔断,平面好氧循环系统底部在与局部凹陷交接处具有沿凹陷平面中部方向的水平延伸段,延伸段延伸到其投影超过凹陷隔断近端沿,所述局部凹陷中部隔断的、基于平面水流方向的下游端具有倾斜向下的倾斜段,倾斜段和隔断相交呈135-150度角。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平面好氧循环系统中远离立面局部厌氧循环系统的路径上设置微生物附着载体。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平面好氧循环系统的路径中,靠近立面局部厌氧循环系统的上游区域设置有曝气设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15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