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壤样品采集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40762.X | 申请日: | 2011-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 发明(设计)人: | 万长建;张富存;韩小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G01N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 地址: | 21009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样品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样品采集仪,属于土壤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气象业务观测土壤水分采用的电子仪器观测法和土钻观测法,电子仪器观测都需要用土钻法进行标定。显然,标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子仪器的观测结果,而标定的好坏又取决于土钻法本身的精度。土钻法只能得到重量含水量,如要测容积含水量,还需测量土壤容重。我国测量土壤容重一直都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任务,如分层土环采样法,这种工作量很大,费时费力,方法要破坏较大面积的土壤,土壤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影响观测精度。再如钻孔硬砸取样法,该法是先打一个78直径毫米的孔至一定深度,再向下硬砸如一个取样头,取样头内含一个直径55毫米高55毫米的取样环。该法存在硬砸采样时难免被采集的土壤受到挤压,而且掐头去尾,有效采样高度有限,采样深度离散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原状土壤连续采样的土壤样品采集仪,解决便捷取得样品,准确测量土壤容重及含水量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壤样品采集仪,包括钻杆以及采样管,在钻杆的上端为钻柄,在钻杆的下端为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头钻面为螺旋面,在所述的钻杆内设置有同心定位装置,所述的采样管转动的设置在同心定位装置的下端,所述的同心定位装置的上端与所述的钻柄可拆分连接。
所述的同心定位装置包括采样固定帽、轴承、固定轴以及螺母,所述的轴承设置在固定轴的下端与所述的采样固定帽之间,所述的固定轴的上端与所述的钻柄采用螺母固定连接。
在所述的采样管的下端连接有一采样杯。
在所述的采样管的下端设置有环刀。
所述的同心定位装置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钻杆下端内表面的同心定位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集仪在钻杆内设置可拆分的采样管,并在钻杆下端采用螺旋面的钻头,取样时,可以通过螺旋钻面将外部的土通过钻杆外部排出,并将钻杆和采样管拆开,使得采样管一直在土壤里,继续钻孔时,再将钻杆与采样管连接,实现了在不连续钻孔时的连续取样,采样管始终保留在孔内,且采样管内采集到的土样始终是原土样,可以准确度测量土壤容重及含水量问题。
该采集仪的特点是既可以采集深度在120厘米以内的连续土柱,又可以每隔10至20厘米分层采集土柱,且保持原状,不受挤压,不失水分。采集的土柱可被切成5厘米、10厘米或特定长度的样本,经称重和烘干,可以准确地得到对应深度的土壤容重、容积含水量和重量含水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钻柄,2、钻杆,3、采样管,4、钻头,5、采样杯,6、定位卡,7、环刀,8、采样管固定帽,9.螺母,10、轴承,11、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土壤样品采集仪,包括钻杆2,在钻杆2的上端为钻柄1,在钻杆2的下端为钻头4,钻头4钻面为螺旋面,在钻杆2内设置有同心定位装置,采样管3转动的设置在同心定位装置的下端,同心定位装置的上端与钻柄1可拆分连接。同心定位装置包括采样管固定帽8、轴承10、固定轴11以及螺母9,轴承10设置在固定轴11的下端与采样固定帽8之间,固定轴11的上端与钻柄1采用螺母9固定连接,参见图2。工作时,旋转钻杆2,采样管3不跟着旋转,只通过同心定位装置获得向下的压力,使得环刀切割土壤且采样管和钻杆同步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07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相电源输入缺相检测电路
- 下一篇:集成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