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栗树枝嫁接新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8393.0 | 申请日: | 201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俞翠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翠微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高辉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枝 嫁接 新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繁育领域,更具体地是涉及红栗树的一种新的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栗,是优良干果树种,享有“木本油料”及“铁杆庄稼”之美称。在我国分布很广。发展红栗生产,对开发利用我国资源优势,活跃经济,出口创汇有着重要的深远意义。扩大红栗繁育系数,培育优质高产板栗苗,在发展红栗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红栗不能芽接,只能枝接。目前采用的枝接方法有劈接,插皮接,腹接,高技接等。其不足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整株苗木或一棵树作为一个砧木,这样一株实生苗只能嫁接成一株嫁接苗,生产周期至少需要二年。再者,这些枝接方法都是野外作业,适生环境。难以控制,成活率最高只达85%左右。国内个别地方虽曾出现过红栗根接,只是在树下挖根,野外嫁接,成活率极低,无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原有红栗繁育方法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红栗繁育的新方法——红栗根接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砧木:采用当年实生红栗苗根。每株实生红栗苗的主,侧根可剪采1~3个根接砧木。砧木上端横切面直径0.5厘米以上,长10~15厘米,须根较多。需要假植的根砧,可放在室内或室外背风向阳的沙土里(沙土手握成团,放下即散),根砧上端露出沙层0.3~0.5厘米。以防霉变,室外假植,还应复盖10~15厘米厚的稻草防冻。
接穗:选取品质优良,无病虫害,进入盛果期的红栗树,剪采一年生发育充实的结果枝作为接穗,并用5度石硫合剂消毒。运输时,要注意保湿,用青苔或湿稻草包裹,装入塑料袋里,袋口不能扎得太紧,以防接穗发热。一时根接不完的,要进行冷窖湿沙贮藏,贮藏过程中如发现沙子失水,只能量新换沙,不宜洒水,发芽的枝条,不能作接穗。
嫁接方法:二、三月份(晚霜前),在湿度较大,温度8~10℃的室内,取出沙,藏的接穗,用水洗净,选有饱满芽的枝条,留二个芽,截5~10厘米长,根接和劈接方法相同,根接后室内湿沙假植。接穗露出沙层,分层平放。晚霜后入圃,株株行距25×30厘米。注意加强田间水肥管理,适时抹芽;插缚支柱,摘心整形。
本发明的优点是根砧资源丰富,因其砧木仅仅是其他技接法中多余的根,剪采根砧,进行根接,均不影响其他枝接法的进行。对每株苗本来说,创收额为原来的2~6倍。此外,根接无伤流,室内根接和假植,有效地控制了适生环境,成活率可高达100%。且根接苗生严周期只需要一年,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二、三月份,在湿度较大,温度8~10℃的室内,取出沙藏的根砧和接穗,将接穗用清水洗净,放湿稻草里,每接穗上有一予备芽,下有一正芽,长8厘米。在接穗下芽3厘米处的二侧用劈接刀削成一个楔形斜面,削面长2.5厘米,剪采长12厘米的根接砧木,上端横切而直径1.2厘米,选砧木上无须根,皮光滑处下刀,随即插入接穗,做到“下蹬实,上露白。”接穗和砧木两形成层相对,用手捏紧,以防错位。刷塑料薄膜绑扎,做到一严二紧。根接后,湿沙假植,接穗露出沙层,分层平放,晚霜后即入圃。株行距25×30厘米。此法共根接,入圃板栗苗591株,成活率达9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翠微,未经俞翠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83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