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热式生物质热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7795.9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4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朱跃钊;廖传华;周玲;陈海军;高豪杰;郭丹丹;付锋;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7/00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樊文红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热 生物 质热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内热式生物质热解装置,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在装置内部将生物质引燃,依靠生物质在贫氧状态下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热解而产生可燃气,实现废弃生物质资源的减量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技术背景
我国的化石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石油和天然气为辅,这是由于各种化石能源的贮藏量的不同而造成的。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进而污染环境。因此,积极利用现有废弃资源开发新能源,改变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既有效利用资源,又发展洁净能源,实现能源的有效替代并同时解决环境问题,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随着石油、生物质炭等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在当前大力发展多元能源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包括农林废弃物、产业加工废弃物、畜禽粪便、有机污泥等)制取燃气,对实现废弃生物质资源有效利用,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防止污染的内热式生物质热解装置。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热式生物质热解装置,其主体是由两层同心钢制圆筒组成的热解炉,内层筒体由内筒壁、筒底和敞开的筒口组成,内筒壁上设有生物质进口管道和气化剂入口管道,生物质进口管道和气化剂入口管道伸出外筒壁,内层筒体围成的空腔为热解室,热解室内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螺旋提升机,用于提升物料;热解室内还设有点火装置;外层筒体由筒盖、外筒壁和漏斗型的排灰室组成,内、外筒壁之间的空间为排灰通道,热解室内产生的热解灰由排灰通道排至排灰室,外筒壁上设有燃气出口,外筒壁的外表面敷有绝热层。
所述绝热层既杜绝热解炉内的热量散失,以维持热解过程的正常进行,又可以防止因热解炉外表面的高温伤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热解炉底面为可拆分的密封结构,即底面为底盖,方便清理高温热解后产生的灰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化剂进气管和内筒壁以相切的方式连接,使气化剂在热解室内的分布更加均匀充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质进口管道内设有螺旋进料器,以实现原料的连续进料,以保证热解系统的连续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排灰室的排灰口设有螺旋排灰器,实现热解灰分的连续排出,进一步保证热解系统的操作连续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热层为水冷夹套,水冷夹套上设有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水冷夹套内走冷水,既起到敷设保温层防止高温伤人的作用,又能充分利用热能生产热水。
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本发明可将废弃生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热解制取高热值的可燃气体,在对废弃生物质进行处理的同时制得了高热值的清洁能源,为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贡献,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内热式生物质热解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热解炉的剖面图。
图中:1b-螺旋进料器;2-燃烧室;3-螺旋提升机;4-热解室;5-电动机; 6-燃气出口;7-烟气出口;8-排灰通道;9-燃料进料管; 11-顶盖;12-生物质进口管道;13-排灰室;14-螺旋排灰器;15-点火装置; 43-筒底;44-筒口;45-热解室外壁;46-气化剂进口;60-水冷夹套;62-热水出口;61-冷水进口;81-排灰通道外壁;200-内热式生物质热解装置;A-生物质;B-裂解灰;C-燃料;D-烟气;E-燃气;G-气化剂;M-冷水;N-热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热式生物质热解装置200,其主体是由两层同心钢制圆筒组成的热解炉,内层筒体由内筒壁45、筒底43和敞开的筒口44组成,内筒壁45上设有生物质进口管道12和气化剂入口管道46,生物质进口管道12和气化剂入口管道46伸出外筒壁81,内层筒体围成的空腔为热解室4,热解室4内设有由电机5驱动的螺旋提升机3,用于提升物料;热解室内还设有点火装置15;外层筒体由筒盖11、外筒壁81和底部漏斗型的排灰室13组成,内筒壁45和外筒壁81之间的空间为排灰通道8,热解室4内产生的热解灰由排灰通道8排至底部排灰室13,外筒壁81上设有燃气出口6,外筒壁81的外表面敷有水冷夹套60作为绝热层,水冷夹套60上设有冷水进口61和热水出口62。绝热层既杜绝热解炉内的热量散失,以维持热解过程的正常进行,又可以防止因热解炉外表面的高温伤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77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保密策略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制造防火耐高温特种安全轮胎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