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鳗的人工繁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437068.2 申请日: 2011-12-23
公开(公告)号: CN102511424A 公开(公告)日: 2012-06-27
发明(设计)人: 刘利平;蒋天宝;赵长春;王磊;陈文银;吴嘉敏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代理人: 金重庆
地址: 201306 上海市***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人工 繁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鳗的人工繁殖的方法,具体地说,是河鳗在人工激素调控下,获得性成熟的雌鳗和雄鳗,通过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获得大量河鳗受精卵及早期幼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河鳗,学名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亚洲最重要的洄游性鱼类之一,生活史中经历数次变态过程,在淡水中生长、育肥,到海洋中产卵、繁殖。目前河鳗养殖所需苗种完全依赖天然捕捞。我国经历了由上世纪70年代的鳗苗捕捞出口,90年代初部分鳗鲡依靠进口,到90年代末长江口捕苗困难的过程。由于生态资源的破坏,环境的不断恶化及玻璃鳗的过度捕捞,导致鳗苗资源逐年下降,鳗苗资源枯竭,鳗苗价格飞升,2010年到2011年,价格甚至达到16-20元/尾。而鳗鲡养殖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之一。鳗鲡苗种短缺极大的限制了鳗鲡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展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势在必行。 

河鳗人工繁殖周期相当漫长,长达3-6个月。人工繁殖过程中存在着雌雄发育不同步,催产效率差,受精率低,孵化不稳定,开口饵料无法解决等问题。且长期缺乏其海洋中自然繁育的生态条件的了解认识,河鳗的人工繁殖成为公认的世界难题。2010年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在长达40多年的研究后,宣布完成了河鳗的全人工繁殖,但繁殖过程中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存活率极低,且高成本的投入(幼苗每尾约100万日元),以及实验化的操作条件远远满足不了大批量生产的需要。得到大量优质的鳗鲡精卵,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及孵化率,成为真正实现鳗鲡的全人工繁殖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上世纪70,80年代,我国就开始河鳗人工繁殖的研究。厦门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赵长春等在国内首先拿到了河鳗人工幼苗,并养到22-23天。至今国内无人打破此纪录。之后七五和八五期间作为国家重点课题由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负责,联合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复旦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进行了河鳗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中国专利文献CN101461334B公开了一种获得鳗鲡正常成熟精子的方法,其特征是鳗鲡亲本在人工养殖环境条件下开口摄食后养殖15天以后进行盐度驯化,盐度驯化由低浓度逐步过渡到海水;鳗鲡养殖池水温控制在18-25℃之间,白天全遮光,夜晚见月光,晚上进行流水刺激,水中溶氧保持在6mg/l以上,弱碱性水,氨、氮含量不超过0.02mg/l和0.05mg/l,鳗鲡雄性自然排精,获得成熟正常精子。中国专利文献CN102232363A公开了一种人工诱导花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方法,雄性花鳗鲡采用肌肉注射HCG进行催熟,剂量为500U/kg·体重,每周注射一次,注射时间为6周;雌性花鳗鲡采用肌肉注射LHRH-A2和鲤鱼脑垂体(CPE)匀浆进行催熟,LHRH-A2剂量为250μg/kg·体重,CPE的剂量为4粒/kg·体重,每7-9天注射一次,注射次数15-18次。但是关于河鳗在人工激素调控下,获得成熟的雌鳗和雄鳗,通过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获得大量河鳗受精卵及早期幼苗的方法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河鳗的人工繁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鳗的人工繁殖方法,通过定期注射鲤鱼脑垂体匀浆液和HCG,促使亲鱼达到性成熟,并通过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和初孵仔鱼,所述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a、亲鱼催熟:将收集的降海河鳗亲本驯养7天后,引入沉淀过滤的天然海水,盐度17‰,用人工海盐调配,使池水盐度逐渐上升到20‰,之后每半个月为一周期,盐度上调3-4‰,直到盐度上升到30-35‰;根据鱼体体重,亲鱼背部肌肉注射催熟剂鲤鱼脑垂体匀浆液混合HCG,每周注射一次,雄鱼在雌鱼注射两周后开始,剂量减半;雌鳗在注射5-7针后,水温达到20±0.5℃时,停止注射;雄鱼继续注射催熟剂,每次注射后第二天按压腹部检查生殖孔及收集精子;

b、亲鱼催产:雌鳗注射最后一针催熟剂,24h后注射催产剂17α-羟基孕酮混合HCG,并挑选已经可以产精的雄鳗,注射一针催熟剂;翌日凌晨,收集自然产卵的受精卵;未产卵雌鳗,进行半干法人工授精;

c、受精卵孵化:得到的受精卵立即转运到孵化桶中进行孵化;曝气,保证溶解氧充足,并形成微水流能带动卵粒浮动;每四小时换一半水体,直至成功孵出鱼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7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