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混合物中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含量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36253.X | 申请日: | 2011-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8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容娇;洪治;杜勇;郭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昱彤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混合物 中拉米夫定 齐多夫定 含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混合物中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含量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太赫兹波谱技术快速无损测定混合物中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拉米夫定(lamivudine)和齐多夫定(zidovudine)是两种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临床证明二者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很好。
目前测定混合物中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含量的方法主要是紫外(UV)光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毛细管电泳法。但是,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在紫外波段都没有明显的指纹吸收峰或两者的吸收峰相互重叠难以区分,并且紫外线的光子能量高可能会对样品产生电离破坏;HPLC法的样品制备复杂、测试时间长,不能做到快速测量;另外,毛细管电泳虽然可以分别测量生物体液中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的含量,却不可同时测量药物中两者的含量。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无损、快速检测混合物中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含量的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测定混合物中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测定混合物中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含量的方法如下:
——通过以下方法建立关于标准样品的浓度与光学参数之间关系的预测模型:
将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混合均匀,制成浓度不等的标准样品;采集各浓度的所述标准样品所对应的太赫兹波谱,其波谱扫描范围为0.1~3.0THz;将所采集的太赫兹波谱转换为所述标准样品的光学参数;根据各标准样品的浓度和对应的标准样品的光学参数建立标准样品的预测模型;
——采集未知样品的太赫兹波谱,提取其相应的光学参数,并将该光学参数输入到所述预测模型中,确定未知样品中的各组分的含量。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光学参数为吸收系数或透过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建立所述预测模型时,所述各标准样品的光学参数对应的特征吸收波段为0.2~1.2THz。
进一步地,本发明采集样品的太赫兹波谱时,所用的方法是:对每个样品进行多次扫描,将测量得到的太赫兹信号取算术平均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标准样品的浓度为拉米夫定或齐多夫定在混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摩尔浓度、当量浓度或质量-体积浓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采用透射或反射方式采集所述样品的太赫兹波谱。
本发明能够无损、简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混合物中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的含量。更具体地讲,优点如下:
(1)指纹峰
太赫兹波的光子能量与大部分有机分子及分子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之间跃迁的能量大致相当,因此物质的THz谱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和化学信息,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在太赫兹波段都存在着指纹峰。
(2)无损
THz波的光子能量很小(只有毫电子伏特量级),可以避免测试过程中对样品造成有害电离,进行无损检测。
(3)快速
太赫兹波检测技术是光谱检测技术的一种,具有光谱检测时间短的优点。
(4)多成分同时测量
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在太赫兹波段的指纹峰差异明显,可以利用指纹峰同时测量出混合物中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的含量。
(5)本发明为混合物中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含量的在线实时检测提供了技术基础。
参照附图阅读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各个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拉米夫定的太赫兹波吸收谱;
图2齐多夫定的太赫兹波吸收谱;
图3THz-TDS系统透射测得的标准样品吸收谱;
图4THz-TDS系统透射测得的未知样品吸收谱;
图5使用吸收系数的拉米夫定质量百分比浓度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对比图;
图6使用吸收系数的齐多夫定质量百分比浓度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对比图;
图7THz-TDS系统透射测得的标准样品透过率;
图8THz-TDS系统透射测得的未知样品透过率;
图9使用透过率的拉米夫定质量百分比浓度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对比图;
图10使用透过率的齐多夫定质量百分比浓度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测定混合物中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含量的方法,步骤如下:
(1),建立预测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62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声反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