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变速箱轴承外圈加工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36106.2 | 申请日: | 2011-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赵兴新;范玉龙;俞泳;刘海峰;吉纯;刘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C21D9/4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变速箱 轴承 外圈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外圈的加工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轴承外圈的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轴承外圈按照以下步骤加工:1、准备坯件;2、车加工止动槽;3、热处理淬火;4、双端面磨削;5、外圆无心磨削;6、加工滚道。
由于止动槽是在坯件淬火前车加工,然后热处理淬火,因此热处理变形及后工序对基准的破坏,造成止动槽的最终尺寸、形状、位置均不好。随着高档汽车变速箱对轴承零件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轴承止动槽位置及形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若止动槽的精度较低,则可能发生过因止动槽侧面母线与套圈轴心线的垂直度超差造成止动环损坏,进而损坏变速箱。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止动槽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高的汽车变速箱轴承外圈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止动槽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高的汽车变速箱轴承外圈加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变速箱轴承外圈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坯件;(2)热处理淬火;(3)粗磨双端面;(4)研磨端面;(5)粗磨外圆;(6)车加工止动槽:采用立方氮化硼车刀,切削速度为180m/min~260 m/min,进给量为0.05mm/r~0.15mm/r,背吃刀量为1.3mm~3mm;切削状态为湿式切削;(7)精磨外圆;(8)加工滚道。
较佳的,步骤(1)中,坯件外径为Φ60~Φ80mm,宽度为16~22mm,硬度为HRB89-91;步骤(2)中,淬火温度为830℃~850℃,淬火油温为100℃~120℃,回火温度为165℃~180℃,淬火后,零件硬度为HRC60~65;步骤(5)中,采用无心磨床磨削,工作中心高为19mm~24mm,导轮转速为50 r/min~100r/min,导轮倾斜角:1.5°~2.5°。
较佳的,步骤(2)中,淬火温度为840℃,淬火油温为110℃,回火温度为170℃;步骤(5)中,采用无心磨床磨削,工作中心高为22mm,导轮转速为80 r/min,导轮倾斜角:2°;步骤(6)中,切削速度为220m/min,进给量为0.1mm/r,背吃刀量为1.8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加工的轴承外圈,止动槽外观光亮,形状规矩,止动槽侧面母线与套圈轴心线的垂直度能误差能够控制到传统工艺的1/3,即小于1度以内;
(2)止动槽侧面与轴承端面的位置度变化量能够控制到传统工艺的1/4,即保证在0.04mm以内;
(3)止动槽直径变化量能够控制到传统工艺的1/3,即保证在0.2mm以内。
(4)本发明能够有效的提高变速箱轴承的装配精度,减小止动环受力时的变形,提高其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5)本发明表面光洁,粗糙度好于传统工艺3~5倍,保证止动槽表面无氧化层,同时避免了热处理后未清洗干净的杂质粘附,避免杂质带入变速箱损坏零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变速箱轴承外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变速箱轴承外圈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坯件1;
(2)热处理淬火;
(3)采用双端面磨床粗磨轴承坯件的两个端面,工件流量不大于20m/min;
(4)研磨端面;
(5)粗磨外圆;
(6)车加工止动槽3;
(7)利用无心磨床精磨外圆;
(8)磨削、超精滚道2。
本实施例中,坯件外径为Φ70mm,宽度为18mm,硬度为HRB90。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坯件外径也为Φ60~Φ80mm之间的其他值,如Φ60、Φ65、Φ68、Φ72、Φ76、Φ80等,宽度也可为16~22mm之间的其他值,如16、20、22mm等,硬度也可为HRB89-91之间的其他值,如HRB89或HRB91,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6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下一篇:一次性射频识别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