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事件进行建模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5584.1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1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J·W·戴尔;J·范格格;H·J·M·梅杰;B·德斯梅特;C·J·米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6 | 分类号: | G06F9/4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罗婷婷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事件进行建模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源可将事件流提供给客户机来进一步利用。例如,事件流可包括与股票价格相对应的事件,这些事件是经由事件流在任意时刻(诸如,在某股票的价格改变以后)被传递的。事件流和相关联的事件一般作为可在其上执行查询的数据来利用。查询使得各资源(例如,软件、服务器、应用、硬件……)能够利用这些事件流和事件。例如,可监视特定的股票价格,并且向用户通知该价格何时达到了某一值。
常规的事件流包括在特定时间点发生的点事件的反应性流。为了便于利用事件流和相应的数据,包括每一事件的持续时间可能是有用的。通常,利用两种技术来处理对来自事件流的各个事件的持续时间进行表示——利用持续时间事件的结束或实现时戳。
可为事件流上的每一个事件生成持续时间事件的结束。然而,持续时间事件的这种结束并不直接与相应的事件相关。具体而言,事件的事件流可包括含该事件流上的每一个事件的持续时间事件的结束的相应流。然而,在需要在事件流和对应于流的事件的结束之间进行映射以便将事件与持续时间事件的相应结束相关联时,发生了难题。对事件流和持续时间事件的结束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映射和编码可能是复杂且低效的。
时戳一般包括与事件相关联的时域中的变量,其中该变量表示持续时间。由时域中的变量表示的持续时间要求整个持续时间被定义为具有开始和结束,以得到每一个事件的持续时间的精确表示。这可导致事件的聚集中的延迟,因为在使用时戳时必须标识出事件结束。例如,假设每当一个人出生时就发布一事件,该事件具有直到这个人死亡为止的持续时间。尽可能快的发布事件是有好处的,但是死亡日期却要到很晚以后才被知晓。这引起了延迟,因为为了使持续时间是确定的,在死亡发生之前并不会发布出生事件。
此外,在表示无限事件时引起了困难。如所提到的,时戳技术要求持续时间(例如,开始和结束),以便表示持续时间。为了克服有关无限持续时间事件的挑战,时戳技术可提供估计的持续时间(例如,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并在以后的时间更新该估计值。然而,这导致了对各更新之间的事件的过度的处理、增加的延迟以及不精确的持续时间表示。
发明内容
下面呈现了简化的发明内容,以便提供对所公开主题的某些方面的基本概念。本发明内容不是广泛性的概观。它并不旨在标识关键/重要元素,也不旨在划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简化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作为稍后呈现的更具体实施例的序言。
简言之,本主题公开一般涉及建模和采用具有持续时间的事件。更具体地,可生成内部事件流来表示来自外部事件流的事件的持续时间。通过采用内部事件流,外部事件流的事件持续时间可被精确地表示。内部事件流可包括持续时间的开始和持续时间结束,其中持续时间的开始和持续时间结束之间的时间段是事件的持续时间。为外部事件流上的每一个事件生成相应的事件流使得外部事件流能够为了事件持续时间的表示而被建模。此外,经建模的事件流可用于标识重合,或者换言之用于标识两个事件的持续时间在哪里重叠。此外,经建模的事件流可与各种运算符一起用来确定重合。
为实现上述及相关目的,在此结合以下描述和附图描述了所要求保护主题的某些说明性方面。这些方面指示可实践本主题的各种方式,它们均落在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之内。当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新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事件建模系统的框图。
图2是表示事件流中的点事件的持续时间的对事件进行建模的系统的框图。
图3描绘了包括持续时间的表示的经建模事件流。
图4描绘了对第一经建模事件流和第二经建模事件流的重合操作。
图5描绘了针对第一经建模事件流和第二经建模事件流的重合运算。
图6描绘了针对事件流和经建模事件流的重合运算。
图7是创建点事件的事件流来表示持续时间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利用具有持续时间的经建模事件流来查明各事件间的重合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用于本发明各方面的合适操作环境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55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