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刮的棱镜结构增光膜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3666.2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6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钟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4 | 分类号: | G02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王加岭 |
地址: | 1022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棱镜 结构 增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光膜,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具有抗刮功能的增光膜。
背景技术
目前,增光膜(BEF)被广泛用于发光模组以用来汇聚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尤其是监视器等显示设备中常应用增光膜(BEF)来增加显示亮度和节约显示器电池设备的能量。增光膜的原理是通过折射和反射将射向观察者视角之外的光线调整至观察者视角之内,这样就提高了光源所发出光能的利用率。
传统增光膜是由许多个用以汇聚光线的棱镜条所构成,这些棱镜条按照一个方向排列,组成一个棱镜阵列,如图1所示。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棱镜结构增光膜由于会与其他光学膜配合使用,容易对棱镜结构的尖锐棱角造成刮伤,从而影响光学品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专利US7142767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刮功能的增亮膜,其结构为在传统增亮膜棱镜阵列中增加若干顶部为圆角或平台的棱镜柱,这些棱柱高度高于其周边的普通结构棱镜柱,从而可以起到抗刮蹭的效果。然而此种结构由于整个棱镜柱顶部取消尖角,换成圆角或平台结构,会导致光学增益值的下降。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对现有棱镜结构增光膜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刮特性的棱镜结构增光膜用以汇聚从光源发出的光线,以调整从光源所发出光线穿过该增光膜后的发散角度,以及提高发光模组生产良率。
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刮的棱镜结构增光膜,包括基材和棱镜结构层,所述棱镜结构层位于所述基材上,该棱镜结构层由若干个棱镜单元结构按同一方向排成阵列,所述棱镜单元包括第一棱镜单元结构和第二棱镜单元结构,第二棱镜单元结构在棱镜单元结构的伸展方向上具有若干不连续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在棱镜单元结构的伸展方向上具有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长度L1,在棱镜伸展方向位于同一棱镜单元上的任两个相邻的凸起结构具有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间隔L2,所述第二棱镜单元在棱镜排列方向具有相同的间隔L3。
其中,所述凸起结构在棱镜单元结构伸展方向的长度L1在50μm~500mm之间。
其中,在棱镜单元结构伸展方向上,位于同一个棱镜单元结构上的任两个相邻的所述凸起结构的间隔L2在100μm~500mm之间。
其中,每隔1~50个第一棱镜单元结构即设置一个第二棱镜单元结构,第二棱镜单元结构在棱镜单元结构排列方向上的间隔L3相等。
其中,所述的第一棱镜单元结构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角度为60°~120°,高度为H1,H1在10μm~100μm之间。
其中,所述的第二棱镜单元结构在非凸起部分横截面为与所述第一棱镜单元结构横截面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其凸起结构高度为H2,H2为所述第一棱镜单元结构横截面高度H1的1.05~1.5倍。
其中,所述的第二棱镜单元结构的凸起结构处横截面为顶角为圆角的等腰三角形,所述顶角圆角半径在0.5~2μm之间。
其中,所述的第二棱镜单元结构凸起结构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上底边长度为下底边长度的0.03~0.2倍。
其中,所述基材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棱镜结构层位于第一光学面上且底面与第二光学面相对。
其中,所述基材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一种,所述棱镜结构层的材料为紫外光固化树脂,选自环氧丙烯酸树脂、氨基丙烯酸树脂、聚乙烯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酯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
包含所述的棱镜结构增光膜的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二棱镜单元结构的凸起结构,可在实际应用中避免膜片装配时对尖锐棱角的刮蹭,起到抗刮的功能。另外,由于凸起结构仅占第二棱镜单元部分比例,其余部分仍为尖锐的棱角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更高的光学增益表现。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棱镜结构增光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棱镜结构增光膜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00是抗刮结构增光膜,102是基材,108是棱镜结构层,106是第一光学面,104是第二光学面,110B是棱镜单元结构的伸展方向,110A是棱镜单元结构的排列方向,112A是第一棱镜单元结构,112B是第二棱镜单元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36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