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2767.8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任恩平;郑旗;宋涛文;高汉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8 | 分类号: | C04B24/38;C04B24/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硕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59 | 代理人: | 张玫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混凝土 管道 压浆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桥涵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剂。
背景技术
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如何使管道压浆密实、不分层、强度均匀,钢绞线不锈蚀、预应力损失小,是近年来桥梁等结构工程使用100年以上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欧洲,因采用铝粉作膨胀源、管道灌浆不密实、强度下降等因素曾经导致三座桥梁倒塌,两座是英国的Bickton Meadoms桥和Ynysy Gwas桥,另一座是比利时的Schelde桥。我国广东某斜拉桥拉索钢丝被严重腐蚀,以致需全部更换。在我国众多桥梁中,因灌浆质量问题造成管内钢绞线严重腐蚀、预应力损失大,导致安全隐患,甚至个别桥梁发生倒塌事件。管道压浆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管道压浆剂主要起到的作用:a.在钢绞线的周围形成保护层,免受有害离子腐蚀;b.增加钢绞线与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强度;c.有效的传递荷载,使得应力均匀分布,避免应力集中现象。中国专利申请:[200910258947.1]、[200910009480.7]和[201010571084.6]公布的专利符合标准TB/T 3192-2008《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的要求,但均存在水灰比偏大、流秒时间偏长、施工时间过长的缺陷,不符合JTG/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管道压浆施工而提供一种掺量低、剪切应力低及流速快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剂。
本发明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剂,各组分按质量份数配比如下:
减水剂:0.5~10份
塑性膨胀剂:0.1~5份
硬化膨胀剂:5~20份
悬浮剂:5~15份
保水剂:0.001~0.05份
消泡剂:0.01~0.5份
触变剂:0.1~4份
润滑剂:0.1~8份
矿物掺合料:10~80份。
所述的塑性膨胀剂为活性碳、分子筛或偶氮引发剂。所述的触变剂为聚丙烯酰胺或改性膨润土。所述的润滑剂为高岭土、硅藻土或改性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所述的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或丙烯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不得低于20%。所述的硬化膨胀剂为硫铝酸盐或铝酸盐膨胀剂。所述的悬浮剂为二氧化硅含量≥90%的硅粉、轻质碳酸钙、膨润土或滑石粉。所述的保水剂为甲基纤维素醚、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粘度不超过10000mpa.s。所述的消泡剂为有机硅烷。所述的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70-160目石英粉或矿渣粉。
上述各组分按配比用强制式搅拌机混合均匀即可。施工使用时,将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按质量比内掺上述压浆剂8~12%,水灰比0.26~0.28,按所测性能满足JTG/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塑性膨胀剂、触变剂、润滑剂等组分,且确定了配比范围,各组分协同作用,使得本发明的管道压浆剂具有流秒快、且流动度保持好、浆体稳定性好、不泌水等特点,可以有效的保护钢绞线,适用于公路桥涵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同时也可以用于普通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管道灌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选取减水剂3公斤,塑性膨胀剂0.5公斤,硬化膨胀剂12公斤,悬浮剂9公斤,保水剂0.03公斤,消泡剂0.1公斤,触变剂2公斤,润滑剂7公斤,矿物掺合料67公斤。将上述材料用强制式搅拌机混合均匀,在施工现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内掺压浆剂8%,水灰比0.28,采用胶砂搅拌机搅拌,所测性能满足JTG/F50-2011的要求。
实施例2:选取减水剂0.5公斤,塑性膨胀剂5公斤,硬化膨胀剂5公斤,悬浮剂15公斤,保水剂0.05公斤,消泡剂0.01公斤,触变剂4公斤,润滑剂8公斤,矿物掺合料80公斤。将上述材料用强制式搅拌机混合均匀,在施工现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内掺压浆剂10%,水灰比0.27,采用胶砂搅拌机搅拌,所测性能满足JTG/F50-2011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27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