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芯双包层光纤的分布式传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2690.4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2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杜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金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32 | 分类号: | G01K11/32;G01B11/16;G02B6/036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芯双 包层 光纤 分布式 传感 装置 | ||
1.一种基于双芯双包层光纤的分布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6)、光源模块(8)、光探测器模块一(7)和光探测器模块二(9),控制模块(6)分别与光源模块(8)、光探测器模块一(7)和光探测器模块二(9)连接;所述的光源模块(8)与1×2光耦合器一(10)的1口端连接,1×2光耦合器一(10)的2口端分别与1×2光耦合器二(11)的2口端的一端和1×2光耦合器三(12)的2口端的一端连接,1×2光耦合器二(11)的2口端的另一端和1×2光耦合器三(12)的2口端的另一端分别与光探测器模块一(7)和光探测器模块二(9)连接,1×2光耦合器二(11)的1口端和1×2光耦合器三(12)的1口端分别与光耦合器(13)内部设置的两个互不干扰的通道一和通道二连接;还包括传感光纤(14),所述的传感光纤(14)包括包层一(3)和位于包层一(3)外侧的包层二(4),在包层一(3)内并排安置有纤芯一(1)和纤芯二(2),所述的纤芯一(1)和纤芯二(2)的折射率大于包层一(3)的折射率,包层一(3)的折射率大于包层二(4)的折射率,在包层二(4)外侧是保护层(5);所述的通道一和通道二连接分别与传感光纤(13)的纤芯一(1)和纤芯二(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芯双包层光纤的分布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探测器模块一(7)和光探测器模块二(9)与差分放大器(16)连接,所述差分放大器(16)与控制模块(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芯双包层光纤的分布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探测器模块一(7)与1×2光耦合器二(11)之间安置有光纤延迟线(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芯双包层光纤的分布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光纤(14)的纤芯一(1)和纤芯二(2)以及包层一(3)是掺杂有锗、硼元素的石英玻璃,所述的包层三(4)是高纯的石英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芯双包层光纤的分布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光纤(14)包层一(3)是高纯的石英玻璃,所述的包层三(4)是掺杂有氟元素的石英玻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芯双包层光纤的分布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光纤(14)纤芯一(1)的外径大于纤芯二(2)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芯双包层光纤的分布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光纤(14)纤芯一(1)和纤芯二(2)以螺旋形式安置于包层一(3)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芯双包层光纤的分布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光纤(14)纤芯一(1)位于传感光纤(14)的中心轴上,所述的纤芯二(2)与纤芯一(1)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芯双包层光纤的分布式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光纤(14)纤芯一位于传感光纤(14)光纤的中心轴上,所述的纤芯二(2)围绕纤芯一(1)螺旋安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金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金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269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化学传感器电极
- 下一篇:一种高传热效果的扰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