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伙伴发现和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110432504.7 | 申请日: | 2011-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9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夏欣;张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 主分类号: | H04W40/24 | 分类号: | H04W40/24;H04W76/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姜精斌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伙伴 发现 选择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移动互联网接入点MiAN汇聚系统中的伙伴发现和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系统包括服务器、一个以上的主MiAN和一个以上的从属MiAN,每个MIAN包括有用于与其他MIAN建立通信连接的邻域接口;
所述方法包括:
从属MiAN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用于请求与主MiAN进行配对的配对请求,所述配对请求中携带有所述从属MiAN的第一地理位置的信息;
所述从属MiAN接收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配对请求返回的邻域信息,所述邻域信息包括有第一类主MiAN邻域接口的工作信道的信息,所述第一类主MiAN是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以及预先获得的支持汇聚功能的第二类主MiAN的地理位置,确定的与所述从属MiAN之间的距离满足预设门限的主MiAN;
所述从属MiAN基于所述邻域信息,在对应的信道上进行搜索,并在搜索到主MIAN时,建立自身与主MiAN邻域接口之间的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请求中还携带有搜索半径的信息,所述服务器进一步根据所述搜索半径,确定所述预设门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属MiAN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配对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类主MiAN,预先向所述服务器进行注册,并在注册过程中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自身地理位置和工作信道的信息,以使得所述服务器获得支持汇聚功能的主MiAN的地理位置和工作信道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进一步获得所述第二类主MiAN广域网接口的当前负载、广域网接口的带宽和广域网接口接入的网络类型的参数;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类主MiAN与所述从属MiAN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类主MiAN广域网接口带宽、广域网接口当前吞吐率、和广域网接口接入的网络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参数,确定对所述第一类主MiAN邻域接口的工作信道的搜索顺序并发送给所述从属MiAN;
所述从属MiAN进一步按照所述搜索顺序,依次在对应的信道上进行所述搜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进一步获得所述第二类主MiAN广域网接口的当前负载、广域网接口的带宽和广域网接口接入的网络类型的参数;
所述邻域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类主MiAN与所述从属MiAN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类主MiAN广域网接口带宽、广域网接口当前吞吐率、和广域网接口接入的网络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参数;
所述从属MiAN基于所述邻域信息,在对应的信道上进行搜索,包括:
所述从属MiAN根据所述至少一种参数,确定对所述第一类主MiAN邻域接口的工作信道的搜索顺序;
所述从属MiAN按照所述搜索顺序,依次在对应的信道上进行所述搜索。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至少一种参数包括两种以上参数时,所述确定对所述第一类主MiAN邻域接口的工作信道的搜索顺序,包括:
确定所述两种以上参数中的每种参数的优先级;
按照参数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判断第一类主MiAN之间同一参数的优劣,以确定对所述工作信道的搜索顺序,其中,在判断出第一主MiAN的第一参数优于第二主MiAN的第一参数时,即确定所述第一主MiAN邻域接口的工作信道的搜索在所述第二主MiAN邻域接口的工作信道之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参数具有连续的取值范围,且所述取值范围被预先划分为2个以上互不重叠的数值区间时:
通过判断所述第一主MiAN的第一参数所属的第一数值区间,是否优于所述第二主MiAN的第一参数所属的第二数值区间,来判断所述第一主MiAN的第一参数是否优于第二主MiAN的第一参数,
其中,如果第一数值区间与第二数值区间相同,则判断第一主MiAN的第一参数等同于第二主MiAN的第一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NTT都科摩,未经株式会社NTT都科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250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