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抢险用可折叠高压排水管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2252.8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3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鸭山市同心橡胶厂 |
主分类号: | E21F16/00 | 分类号: | E21F16/00;B32B27/12;B32B27/30;B32B27/18;B32B37/06;B32B37/10;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地址: | 1551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抢险 可折叠 高压 排水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抢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抢险用可折叠高压排水管及其制造方法 。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井下生产环境受地质条件和资源条件的限制,涌出的水是靠固定管路安装排入井下后,将水排出地面。目前使用的排水管多是硬质铁管或橡胶管,其长度一般在6米到10米,想安装排入几百米的井下,必须现场连接。这样就造成运输量大、工期长,工人的劳动强度高,排一百米的管路需要用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如遇到突发跑水事件就很难快速排水,不利于抢险救人,对人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对突发冒水事故后,能够及时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抢险用可折叠高压排水管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抢险用可折叠高压排水管,主要由内层、中层、外层三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为聚氯乙烯膜,中层为高强度纤维纺织,外层由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涂覆,所述三层相互粘合成一体。
所述内层内膜按重量比含有以下组分:
(1) 聚氯乙烯 80-120份;
阻燃剂 15-35份;
静电剂 2-4份;
软化剂 20-40份;
无机填料 5-10份;
优选组分为:
(2) 聚氯乙烯 100份;
阻燃剂 20份;
静电剂 3份;
软化剂 40份;
无机填料 8份;
所述外层胶浆按重量比含有以下组分:
(1)糊状聚氯乙烯树脂 80-120份;
阻燃剂 100份;
静电剂 4份;
着色剂 1份;
塑化剂 90份;
稳定剂 1.5份;
(2)糊状聚氯乙烯树脂 100份;
阻燃剂 130份;
静电剂 7份;
着色剂 2份;
塑化剂 110份;
稳定剂 2份;
所述无机填料为碳酸钙。
所述中层高强度纤维为芳纶纤维或玄武岩纤维,采用特种纺纱工艺、筒状纺织新技术编制而成。
该发明制造工艺按下列步骤进行:
步骤1将内层原料聚氯乙烯、阻燃剂、静电剂、软化剂、及小量无机填料混合成颗粒状后,用冷喂料吹塑机制成筒状膜;
步骤2将外层原料糊状聚氯乙烯树脂、阻燃剂、静电剂、炭黑、软化剂、交联剂、无机填料经筛选、干燥、过滤后,用混合搅拌机制成胶浆;
步骤3将中层高强度纤维,经合股、整径纺织加工出筒状布;
步骤4将内层和中层整合后涂外胶浆,经高温170℃-180℃塑化,使内层、中层、外层三层粘合在一起;
步骤5将成型后排水管两端安装特制的作为对接用的法兰盘,一端与排水设备相连,另一端为排水口或根据需要继续连接。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针对安装迅速的特点,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软质、安全、轻便、强度大、阻燃、防静电、可折叠、便于运输的排水管及其制造方法,该排水管两端安装特制的作为对接用的法兰盘,一端与排水设备相连,另一端为排水口或根据需要继续连接,安装快,并可无限延长,适用性强,安装500米管路只需几十分钟,克服了现有抽水管路安装工期长,劳动强度大,影响抢险速度的不足。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外层1、中层2、内层3。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所示,一种抢险用可折叠高压排水管,主要由内层3、中层2、外层1,三层构成,所述的内层3为聚氯乙烯膜,中层2为高强度纤维纺织,外层1由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涂覆,所述三层相互粘合成一体。
所述内层3内膜按重量比含有以下组分:
(1) 聚氯乙烯 80-120份;
阻燃剂 15-35份;
静电剂 2-4份;
软化剂 20-40份;
无机填料 5-10份;
优选组分为:
(2) 聚氯乙烯 100份;
阻燃剂 20份;
静电剂 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鸭山市同心橡胶厂,未经双鸭山市同心橡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22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