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分开压合法生产软硬结合板中的不对称性基数多层硬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2020.2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0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叶夕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罗县精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2 | 分类号: | B32B37/02;H05K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孙伟;于标 |
地址: | 516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分开 合法 生产 软硬 结合 中的 对称性 基数 多层 硬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性电路板及电路板的高端不对称性基数多层硬板生产层压技术,尤其涉及采用分开压合法生产软硬结合板中的不对称性基数多层硬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生产不对称性基数多层硬板按常规一次压合法的工艺流程是:
1. 按要求将所需要的几层内层做好。
2. 按要求尺寸裁好外层基材的半固化片、纯铜箔。
3. 按层次结构要求一起压合,再做外层。
这样的一个生产流程虽然简洁、明了,但结果不理想,压合后的基数多层板因半固化片(环氧树脂)的韧性较好,经过高温容易变形,纯铜箔的尺寸稳定性能比较好,所以呈弯曲状态,对后工序产生工艺异常:镀铜铜厚不均匀、贴膜贴不紧、丝印粘网;导致高端板生产良率低;板翘还有致命问题,在终端客户表面贴装IC、安装LSI和各种电子元件时由于板面不平整,造成空焊不良。这也是目前行业内高端基数多层硬板或软硬结合板中的基数多层硬板最棘手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分开压合法生产软硬结合板中的不对称性基数多层硬板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分开压合法生产软硬结合板中的不对称性基数多层硬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分别制作第一双面内层硬板、第二双面内层硬板、第三双面内层硬板、整合固化板;
B.按照由上至下的排列第一双面内层硬板、第一半固化片、第二双面内层硬板、第二半固化片、第三双面内层硬板、第三半固化片、整合固化板的顺序进行串联层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A中,整合固化板由第四半固化片和两个纯铜箔组成,第四半固化片两面分别贴上两个纯铜箔后进行层压热固化形成整合固化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A中,整合固化板制作完成后,对与第三半固化片接触的纯铜箔进行贴膜和蚀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纯铜箔为0.5Z纯铜箔,所述第四半固化片为50微米半固化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半固化片为50微米半固化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双面内层硬板由第一基板、第一铜覆铜板和第二铜覆铜板组成,所述第一基板两面分别贴上第一铜覆铜板和第二铜覆铜板;所述第二双面内层硬板由第二基板、第三铜覆铜板和第四铜覆铜板组成,所述第二基板两面分别贴上第三铜覆铜板和第四铜覆铜板;所述第三双面内层硬板由第三基板、第五铜覆铜板和第六铜覆铜板组成,所述第三基板两面分别贴上第五铜覆铜板和第六铜覆铜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三基板均为300微米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200微米基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铜覆铜板至第六铜覆铜板均为1OZ铜覆铜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使层压后平整,使镀铜均匀,贴膜贴合紧密,粘网降低,电测误判减少,从而提高生产的良品率。虽然物料成本与生产成本提高一些,但有效的提高生产的良品率;更重要的是终端客户表面贴装IC、BGA时,避免板翘造成空焊不良,降低客户退货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生产方法基本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分开压合法生产软硬结合板中的不对称性基数多层硬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一步骤中,分别制作第一双面内层硬板1、第二双面内层硬板2、第三双面内层硬板3、整合固化板5。在第二步骤中,按照由上至下的排列第一双面内层硬板1、第一半固化片6、第二双面内层硬板2、第二半固化片7、第三双面内层硬板3、第三半固化片8、整合固化板5的顺序进行串联层压。
在第一步骤中,整合固化板5由第四半固化片51和两个纯铜箔52组成,第四半固化片51两面分别贴上两个纯铜箔52后进行层压热固化形成整合固化板5。
在第一步骤中,整合固化板5制作完成后,对与第三半固化片8接触的纯铜箔52进行贴膜和蚀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罗县精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博罗县精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20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