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临场感人眼仿生立体液晶显示头盔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1527.6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6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炜;杨蕾;刘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G02B27/26;G02F1/1333;H04N1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绍琳 |
地址: | 45119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场 感人 仿生 立体 液晶显示 头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立体显示头盔。
背景技术
对于人眼仿生立体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图像,由于其为与人眼实际感知情况近似的非矩形不规则形状,且其图像分辨率不统一,在中心部位分辨率相对较高,越向四周扩展分辨率越低,不同于一般的立体摄像机。常规的头盔显示设备都采用矩形液晶显示器,并且显示器上液晶单元都为均匀分布、其分辨率是单一的,这种显示设备与人眼仿生的立体摄像装置不匹配,立体观察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头盔观察人眼仿生立体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图像时立体效果不好,提供一种与人眼仿生立体摄像机相匹配的高临场感人眼仿生立体液晶显示头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高临场感人眼仿生立体液晶显示头盔,包括盔体,盔体与扣带、耳机相连,盔体通过距离调节机构与液晶显示器相连,液晶显示器通过处理器与信源相连。
所述液晶显示器依次由垂直偏振片、玻璃基板、液晶与驱动电路、滤色板和水平偏振片组成。
所述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基板基板呈内凹的半球形,液晶单元镶嵌在该内凹半球形的玻璃基板上,液晶单元分布密度由中心向外逐渐变小。
所述两个液晶显示器中心间隔距离为65mm。
本发明所述头盔与人眼仿生的立体摄像装置相匹配,可将人眼仿生的立体摄像机拍摄的视频信息对应显示到头盔显示器上。头盔显示器上玻璃基板呈内凹的半球形,液晶单元镶嵌在该内凹半球形的玻璃基板上,液晶单元的具体分布与人眼仿生立体摄像装置感光器上感光单元分布特点一致,液晶单元具体分布特点为密度由中心向外逐渐变小的非均匀分布。在显示端,保证了对于摄像机非关注区域与图像的边缘区域,均以相对中心区域较低的分辨率呈现给观看者,整个显示情况与人眼实际感知情况一致,临场感极强,且不会造成头盔佩戴者长时间观看立体视频产生视觉疲劳等不适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液晶显示器上液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左显示器上液晶单元分布示意图。
图6是右显示器上液晶单元分布示意图。
图7是左、右显示器成像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高临场感人眼仿生立体液晶显示头盔,包括盔体1,盔体1与扣带2、耳机7相连,盔体1通过距离调节机构3与液晶显示器4相连,液晶显示器通过处理器5与信源6相连,所述液晶显示器4的液晶基板呈内凹的半球形,液晶单元(液晶与驱动电路)镶嵌在该内凹半球形的玻璃基板上。
如图3所示,所述液晶显示器4由垂直偏振片4-1、玻璃基板4-2、液晶与相应的驱动电路4-3、滤色板4-4和水平偏振片4-5组成。滤色板4-4与玻璃基板4-2上的液晶沟槽相互垂直,通过控制每个液晶单元对应的驱动电路来改变液晶的扭转状态,进而达到将图像中的每个子像素进行精确显示的目的。该显示器上液晶单元非均匀地分布在头盔显示器的内凹半球形的玻璃基板上。液晶单元的具体分布与人眼仿生立体摄像装置感光器上感光单元分布特点一致。
所述液晶显示器4的玻璃基板基板呈内凹的半球形,液晶单元镶嵌在该内凹半球形的玻璃基板上。液晶单元分布密度由中心向外逐渐变小,是一种非均匀分布,与人眼仿生立体摄像装置感光器上感光单元分布特点一致。
如图5所示,a区域为左右视点融合区域,此区域左右眼都能看到,成像为立体图像;图中b,c区域为非融合区域,也就是b区域只有左眼能看到,c区域只有右眼能看到,成像为非立体图像,整个立体图像由中心向四周分辨率逐渐下降。这种头盔显示方式与人眼观看真实世界的感觉基本是一致的,观看这种立体视频不会引起观看者产生眼睛疲劳等不适感,临场感极强,特别适合进行模拟器比如说飞行或驾驶的仿真训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工学院,未经中原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15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