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绕组变极变速风叶立式风力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1339.3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0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树广;哈尔滨大功率立式风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11/00;F03D3/06;F16D3/5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徐爱萍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组 变速 立式 风力 发电 系统 | ||
1.一种多绕组变极变速风叶立式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绕组变极变速风叶立式风力发电系统包括风机支座(1)、立式机轴(2)、第一风叶法兰盘(3)、第二风叶法兰盘(5)、风叶系统、第一机轴轴承组件(6)、第二机轴轴承组件(8)、电磁制动器(7)、联轴器(9)、立式增速器(10)、立式发电机(11)和励磁智能并网控制系统(12);
立式发电机(11)采用的是多绕组变极立式异步发电机;
风机支座(1)呈棱台形结构,风机支座(1)包括上层框架(1-1)、中层框架(1-2)、底层框架(1-3)和多个角柱(1-4),所述上层框架(1-1)、中层框架(1-2)和底层框架(1-3)由上至下并列设置,上层框架(1-1)、中层框架(1-2)和底层框架(1-3)之间通过角柱(1-4)连接在一起;
立式发电机(11)设置风机支座(1)的底层框架(1-3)上,立式发电机(11)与立式增速器(10)连接,立式发电机(11)由励磁智能并网控制系统(12)控制;
立式机轴(2)的下端穿过风机支座(1)的上层框架(1-1)和中层框架(1-2)与立式增速器(10)通过联轴器(9)连接,立式机轴(2)与上层框架(1-1)之间通过第一机轴轴承组件(6)实现转动连接,立式机轴(2)与中层框架(1-2)之间通过第二机轴轴承组件(8)实现转动连接,电磁制动器(7)安装在上层框架(1-1)的下端面上,且电磁制动器(7)套在立式机轴(2)上,立式机轴(2)的上部安装有第一风叶法兰盘(3)和第二风叶法兰盘(5),第一风叶法兰盘(3)和第二风叶法兰盘(5)均位于风机支座(1)的上方;
风叶系统包括三个单体风叶(4)和两个三角形风叶固定架(13),三个单体风叶(4)环形安装在立式机轴(2)的外圆周上,相邻两个单体风叶(4)之间呈120度角排布,单体风叶(4)的上端与第一风叶法兰盘(3)连接,单体风叶(4)的下端与第二风叶法兰盘(5)连接;三个单体风叶(4)的上端和下端各通过一个三角形风叶固定架(13)固定连接;
单体风叶(4)为立式百叶窗结构,单体风叶(4)包括百叶窗框(14)、多个立式转轴(15)、多个立式导风板(16)和多个转轴轴承组件(24),百叶窗框(14)上由左至右设置有多个立式转轴(15),立式转轴(15)的两端各通过一个转轴轴承组件(24)安装在百叶窗框(14)上,每个立式转轴(15)上安装有一个立式导风板(16),多个立式导风板(16)位于百叶窗框(14)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绕组变极变速风叶立式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立式增速器(10)为立式多行星轮增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绕组变极变速风叶立式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联轴器(9)为链式联轴器,链式联轴器包括上链轮(29)、下链轮(30)、上固定套(27)、下固定套(28)和外部链条,上链轮(29)以其中心线分为左右两半,下链轮(30)以其中心线分为左右两半,上链轮(29)上设置有上固定套(27),上固定套(27)用于将上链轮(29)的两半固定在一起,下链轮(30)上设置有下固定套(28),下固定套(28)用于将下链轮(30)的两半固定在一起,上链轮(29)和下链轮(30)由外部链条围绕固定与传动,外部链条包括上链条(25)、下链条(26)和多个链轴(31),上链条(25)和下链条(26)通过链轴(31)连接,上链轮(29)通过键(34)与立式机轴(2)连接,下链轮(30)通过键(34)与立式增速器(10)的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绕组变极变速风叶立式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风机支座(1)为四棱台形结构,风机支座(1)还包括四个延长支撑梁(33),四个延长支撑梁(33)连接在底层框架(1-3)的棱角处,且延长支撑梁(33)布置在底层框架(1-3)的对角延长线上,延长支撑梁(33)的长度是风机支座(1)高度的1/3~1/1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绕组变极变速风叶立式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风机支座(1)为三棱台形结构,风机支座(1)还包括三个延长支撑梁(33),三个延长支撑梁(33)连接在底层框架(1-3)的棱角处,且延长支撑梁(33)布置在底层框架(1-3)的底角的角平分线上,延长支撑梁(33)的长度是风机支座(1)高度的1/3~1/1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树广;哈尔滨大功率立式风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李树广;哈尔滨大功率立式风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13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