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检错纠错功能的LT码编译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0864.3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裴玉奎;邢艳玲;葛宁;胡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检错 纠错 功能 lt 译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息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检错纠错功能的LT码编译码方法。
背景技术
喷泉码是一种基于稀疏矩阵的纠删码,通过对数据进行随机编码,可以产生半无限长的编码序列。假设文件等分成K个数据包,当接收端接收到任意N(N比K稍大)个数据包,就能恢复源文件。采用设计完善的度函数,可以使喷泉码具有线性编译码复杂度,在基于包通信的系统中有接近理想的纠删性能。喷泉码的主要码字有随机线性码、LT码和Raptor码等。目前,一种Raptor码已经被3GPP标准采用,应用于3G网络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中。
由Luby M发明的LT(Luby Transform)码是第一种实用的喷泉码,具有简单的编译码方法、较小的译码开销以及编译码复杂度,为喷泉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有技术中,LT码的编码过程可以生成任意长度的编码数据流,每个编码包都按下列算法产生:
1.将原始数据等分为K个数据包,在1~k范围内按某一分布Ω(称为编码度分布)随机选取一个整数d,其中k为该码的码长,d称为编码包的度;
2.在数据包中均匀地随机选取d个不同的包;
3.对这d个包求异或,得到一个编码包。
4.重复步骤2、步骤3,直至编码完成。
而现有技术中,LT码的译码采用一种迭代算法,在译码的每一步,译码器都在编码包集合中找出度为1的编码包,将该值赋给与之相连的源包,并删除连接,此源包即可被译出。译码器将译出的源包与跟它相连的所有编码包进行异或,并删除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不存在度为1的编码包为止。如果所有源包都被成功译出则译码成功,否则译码失败。该过程称为喷泉码的BP(置信传播或置信度传播)译码过程。图1给出了一个译码实例,其中“○”代表源包,“●”代表编码包。源包和编码包的长度均为1比特。实际应用中包长可以根据需要设成任意的比特长度。
在通信中采用喷泉码作为应用层编码,可以解决信道环境恶劣时,采用ARQ(自动重传请求)方式出现“反馈风暴”而显著降低信道传输效率的问题。但作为一种纠删码,喷泉码严重依赖底层信道编码的纠错性能和检错能力。传递到应用层的数据在某些情况下会存在不可避免的错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在空天通信等应用环境下,由于存在辐射影响带来的单粒子翻转等问题,即使采用如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码等高性能信道纠错编码和校验,也不能完全保证信道译码后的正确数据可靠地传递到应用层;
二是对于一般信道环境下采用的信道编码,由于校验本身的缺陷可能存在不可检错误,导致错误数据传递到应用层。
根据喷泉码的迭代译码原理,如果接收到来自底层的错误编码包,将会引起严重的误码扩散,从而导致不可预知的源包错误。喷泉码的误码扩散可以从其生成矩阵的特性看出,如图2所示为码长k为20时的生成矩阵(a)和其逆矩阵(b)。该生成矩阵为稀疏矩阵,随着码长的增长,生成矩阵相应就越稀疏,通常码长的典型值为200~500之间,稀疏性非常明显。而解码矩阵由生成矩阵的求逆获得,为稠密矩阵,矩阵中的元素1占了矩阵元素中的大多数。而且,由于典型值码长下的生成矩阵越稀疏,对应的解码矩阵就越稠密,一旦稠密矩阵中某一行对应的编码包出现了错误,那么将会造成大部分解码包失效,在矩阵中就体现为某一列矩阵元素中为1的对应的解码包都会出错,从而导致解码失效,严重时还会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LT码译码过程中误码扩散的影响。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检错纠错功能的LT码编译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始数据等分为K个源包,并对每个源包添加校验值;
S2、选取特定的度函数对所述K个源包进行LT编码;
S3、设由编码包组成的编码包序列为T、由源包组成的源包序列为S、源包出错指示序列为ES、源包成功译码时源包的源头指示序列为ST、从编码包译码时编码包的源头指示序列组合为TS、出错编码包序列为TE;然后根据接收到的编码包为序列T赋值,并将序列ES中的元素均赋值为0,且将序列ST、序列组合TS以及序列TE均置为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08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