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正极、电动工具、电动车辆及电力储存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30777.8 | 申请日: | 2011-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4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濑上正晴;川濑贤一;森田望;远藤一显;高椋辉;细谷洋介;李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131;H01M4/505;H01M4/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张英;吴胜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电动工具 电动 车辆 电力 储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包括锂和过渡金属作为构成元素的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使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使用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动工具和电动车辆,以及电力储存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便携式终端装置等为代表的小型电子设备已普及,并且强烈要求进一步减小尺寸和重量、以及长操作寿命。为此,在作为电源的电池,尤其是体积小、重量轻和能够获得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的开发方面已取得进步。近年来,已综述了这种二次电池用于大型电子设备如车辆,而不限于小型电子设备的应用。
作为二次电池,已广泛提出了利用各种充放电原理的二次电池,但这之中,利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已引起关注。这是因为可以获得比铅电池组、镍镉电池等更高的能量密度。
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液,并且正极和负极分别包括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广泛使用了LiCoO2或LiNiO2,其是包括锂和过渡金属作为构成元素的复合氧化物,以获得高电池容量。然而,近年来,为了改善各种电池性能(不仅包括电池容量而且包括循环特性等),已综述了其中使用具有不同组成的复合氧化物代替LiCoO2等的方法,或其中它们一起使用的方法。
具体地,为了充分利用Si类或Sn类的负极活性物质的高容量特性,提出了这样的一种方法,其中一起使用作为主要成分的第一含Li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和作为辅助成分的第二含Li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Li(LixMn2xCo1-3x)O2:0<x<1/3)(例如,参考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58320)。该第一含Li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包括LiCoO2、Li(CoaMnbNicO2:a、b和c均是整数并且a+b+c=1)等,而第二含Li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包括Li(Li0.2Mn0.4Co0.4)O2等。
另外,为了同样的目的,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使用富锂复合氧化物(LihMniCojNikO2)(参考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58415)。其中,h=[3(1+x)+4a]/3(1+a)、i=[3α(1+x)+2a]/3(1+a)、j=β(1-x)/(1+a)、k=γ(1-x)/(1+a)、0<a<1、α>0、β>0、γ>0、α+β+γ=1、0≤x<1/3。这种复合氧化物是由Li1+x(MnαCoβNiγ)1-xO2·aLi4/3Mn2/3O2表示的固溶体。
为了在高电压下获得优异的充放电特性,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使用了富锂锂复合氧化物(Li1+a[MnbCocNi1-b-c]1-aO2-d:0<a<0.25、0.5≤b<0.7、0≤c<1-b、-0.1≤d≤0.2)(参考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7-220630)。这种锂复合氧化物包括Li1.05[Mn0.6Co0.2Ni0.2]0.95O2等。
发明内容
为了即使在重复充放电时也获得高电池容量,必需补偿在第一次(第一循环)的充放电期间在负极发生的不可逆容量,以及在第一次后(自第二循环)的充放电期间可靠地获得高能量密度。然而,在相关领域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对于补偿在第一次的充放电期间的不可逆容量和确保在第一次以后的充放电期间的高能量密度彼此兼容是很困难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07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促动器
- 下一篇:一种黄萎病专用生物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