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利用CO2捕获系统的失活吸收剂及封存CO2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30353.1 | 申请日: | 2011-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3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柳万霞;谢佩珊;林镇国;徐恒文;欧阳湘;廖启雯;陈威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53/96 | 分类号: | B01D53/96;B01D53/82;B01D53/62;C01B3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再利用 co sub 捕获 系统 吸收剂 封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利用失活吸收剂及封存CO2的方法,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再利用CO2捕获系统的失活吸收剂及封存CO2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减缓全球暖化的速度以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世界各国致力于降低CO2的排放量,为此,提出一种CO2捕获系统。
现有的CO2捕获系统利用一吸收剂(例如氧化钙)在适当的温度下吸收CO2,当吸收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利用煅烧方式将其再生。然而,氧化钙经过多次煅烧后,氧化钙表面被碳酸钙所包覆,并无法再通过煅烧方式而再生,只好将失活的吸收剂排放,以维持系统捕获CO2的效率。
此外,CO2捕获系统会排放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高浓度的CO2必须透过特定的方式进行封存(storage),以减少CO2排放量。目前的CO2封存方法包括地质封存(geologic sequestration)、矿化封存(mineral carbonation)或海洋封存(ocean storage),然而,上述方法操作成本高且可能对生态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再利用CO2捕获系统的失活吸收剂及封存CO2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利用CO2捕获系统的失活吸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失活吸收剂,其中该失活吸收剂来自于一CO2捕获系统;以及将该失活吸收剂、CO2与水送至一第一反应槽中,以得到一碳酸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封存CO2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CO2导入一水槽中,以得到一碳酸水溶液;以及将该碳酸水溶液与一失活吸收剂导入一第二反应槽,以达到封存CO2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CO2捕获系统的失活吸收剂再利用的装置。
图2为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封存CO2的装置。
图3为一示意图,说明串联CO2捕获系统的失活吸收剂再利用的装置与封存CO2的装置。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再利用CO2捕获系统的失活吸收剂的装置100,此装置100包括CO2捕获系统120、注水管130、CO2供应器140、第一反应槽150,其中CO2捕获系统120提供失活吸收剂122,注水管130提供水132,而CO2供应器140提供CO2,因此,第一反应槽150中会存在失活吸收剂122、水132与CO2142。
上述失活吸收剂122包括金属氧化物与碳酸金属化合物,且金属氧化物与碳酸金属化合物的比例约为(70%-50%)∶(30%-50%)。
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钙(CaO)、氧化锌(ZnO)、氧化镁(MgO)、氧化锰(MnO2)、氧化镍(NiO)或氧化铅(PbO),而碳酸金属化合物包括碳酸钙(CaCO3)、碳酸锌(ZnCO3)、碳酸镁(MgCO3)、碳酸锰(Mn(CO3)2)、碳酸镍(NiCO3)或碳酸铅(PbCO3)。
上述CO2142来自CO2捕获系统所捕获的CO2,或者来自CO2捕获系统中的一烟道气中尚未被捕获的CO2。
当失活吸收剂122与水132、CO2142进行反应时,会得到碳酸金属化合物,此产物可以再度回收作为吸收剂,或者可应用于相关行业,例如水泥业或造纸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03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水杯
- 下一篇:用于纸张涂层的组合物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