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绕线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0026.6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董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合成电子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绕线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绕线机领域,特别地是一种连续绕线机。
背景技术
各种电动机,日光灯镇流器,各种大小变压器,电视机。收音机用的中周、电感线圈,行输出变压器(高压包),电子点火器、灭蚊器上的高压线圈,喇叭,耳机,麦克风的音圈,各种电焊机等不能一一举例,这些里面的线圈都需要用绕线机来绕。凡是电器产品大多需要用漆包铜线(简称漆包线)绕制成电感线圈,就需要用到绕线机。
一般的绕线机、全自动绕线机都包括绕线框架,绕线头,通过驱动电机转动绕线框架将绕线头中线绕在绕线框架上,完成绕线过程后,停止驱动电机,通过卸下绕好线的绕线框架,换上新的框架,再重复上述过程。更换绕线框架耗费大量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绕线机,该绕线机能够连续进行绕线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连续绕线机包括绕线框架、驱动电机和绕线头,所述绕线框架有两个,所述两个绕线框架设置在两个相对设置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两个绕线框架两侧均设置有顶杆,所述驱动电机均设置在能够水平移动的步进电机驱动的伸缩机构上,所述两个绕线框架之间的距离小于5mm大于1mm,所述距离的正下方设置有厚度小于所述距离的切线片,所述两个绕线框架的正下方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替换绕线框架,所述替换绕线框架设置在替换支架上,所述切线片、替换支架均连接于独立的垂直方向运动的连杆,所述连杆由步进电机驱动,所述两个绕线框架一侧设置有所述绕线头,所述绕线头设置在一步进电机驱动的水平运动的支杆上,所述步进电机均与常见的步进电机驱动板连接,所述各步进电机驱动板和驱动电机与普通的绕线器可编程控制模块电气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两个绕线框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绕的线的直径,用于防止所绕的线进入两个绕线框架之间。
作为优选,第一个被绕线的绕线框架上设置有线夹,初次绕线的绕线框架没有固定所绕之线线头的固定措施,使用普通贴纸较浪费且操作相对繁琐。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预先设置的步骤,连续绕线机能够连续绕线,不需等待替换新的绕线框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绕线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连续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绕线头; 111、支杆; 12、绕线框架; 13、驱动电机; 132、驱动轴; 133、伸缩机构; 14、顶杆; 15、绕线框架; 16、切线片; 17、替换支架; 171、连杆; 21、绕线头; 211、支杆; 22、绕线框架; 23、驱动电机;232、驱动轴; 233、伸缩机构; 24、顶杆; 25、替换绕线框架; 27、替换支架; 271、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普通绕线机结构示意图
在本图中,普通绕线机包括绕线框架22、驱动电机23和绕线头21,所述绕线框架22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23的驱动轴232上,所述绕线框架22的驱动电机23侧设置有顶杆24,所述驱动电机23设置在步进电机驱动的伸缩机构233上,所述绕线框架22上方设置有所述绕线头21,所述绕线头21设置在一步进电机驱动的水平运动的支杆211上,所述绕线框架22的正下方设置有对应的替换绕线框架25,所述替换绕线框架25设置在替换支架27上,所述替换支架27连接于独立的垂直方向运动的连杆271,所述连杆271由步进电机驱动,所述步进电机均与步进电机驱动板连接,所述各步进电机驱动板和驱动电机23与普通的绕线器可编程控制模块电气连接。
工作时,线头固定在绕线框架22上,框架22在驱动电机21的驱动下开始绕线,所述绕线头21在步进电机驱动进行水平往复运动,使线均匀绕于绕线框架22上。绕线完成后,停止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上的伸缩机构233收缩,在顶杆24作用下,换下绕线框架22,替换支架27上的步进电机启动,将换替换绕线框架25顶入相应位置,驱动电机23上的伸缩机构233回位,重复以上步骤。
所述步骤均由绕线器可编程控制模块控制步进电机和驱动电机23完成。
图2是本连续绕线机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合成电子机械厂,未经吴江市合成电子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0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浮力防沉系统的船舶
- 下一篇:一种飞机防滑刹车控制盒高加速应力筛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