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子身份证系统的智能金融IC卡读写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9724.4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1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龙隐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隐云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7F7/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133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子 身份证 系统 智能 金融 ic 读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C卡读写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电子身份证系统的智能金融IC卡读写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各大商业银行的力推,网上银行支付逐渐成为新一代的支付方式,但由于网络安全的严峻,用户身份信息很容易保留到各种网络运营商处,容易导致用户信息的曝光和泄露,这使得网上银行的支付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网上银行支付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盗卡”“伪卡”现象的频繁发生,其关键原因在于目前磁条卡技术自身的缺陷,犯罪分子可以很容易地盗取磁条上的资料,再复制到新的卡片上。因此安全性更高的IC卡开始被广大银行推广,现有的IC卡读写机虽然能够保证用户资金的安全,但是IC卡上带有用户的身份信息,刷卡时候用户的身份信息仍然会保留到网络运营商处,用户的个人资料仍然存在被曝光和泄露的危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身份证系统,用户信息不会保存在运营商处,从而用户信息不容易泄露使用安全的基于电子身份证系统的智能金融IC卡读写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身份证系统的智能金融IC卡读写方法,采用基于电子身份证系统的智能金融IC卡读写器,该基于电子身份证系统的智能金融IC卡读写器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分别双向连接有读卡模块、键盘、显示器和通信模块,智能金融IC卡读写器的通信模块通过因特网与金融中心数据系统和EID系统通信,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刷卡,通过读卡模块读取IC卡的物理卡号;
显示器提示输入交易密码,通过键盘输入交易密码;
调用金融中心数据系统数据,判断该IC卡的交易密码与预置密码是否相符;
如果交易密码与预置密码不相符,则判断连续输入错误的交易密码是否达到三次;
如果连续输入的错误的交易密码等于三次,则(通过金融中心数据系统)发送操作记录到IC卡绑定的用户手机,并结束操作;
如果连续输入的错误的交易密码小于三次,则返回提示重新输入交易密码;
如果交易密码与预置密码相符,则读取IC卡内置的用户身份信息;
智能金融IC卡读写器调用EID系统中对应IC卡用户身份信息,并进行身份确认;
如果身份确认没有通过,EID系统发送操作记录到金融中心数据系统中设定的手机号码,并结束操作;
如果身份确认通过,EID系统发送确认信息到IC卡绑定的用户手机;
用户根据提示,输入手机收到的确认信息;
判断是否通过验证;
如果没有通过验证,发送操作记录到金融中心数据系统中设定的手机号码,并结束操作;
如果验证成功,进入金融操作界面,进行金融操作;
金融服务完成后结束操作。
所述用户手机收到的确认信息是随机的短信认证码或彩信二维码。
所述用户根据提示,是采用键盘输入随机的短信认证码或采用机具扫描手机收到的二维码。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是基于统一的电子身份证系统,利用用户提交的各种身份信息建立不同的信用等级,生成了一组唯一的网络标识符和数字证书,用于在读入和写出IC卡的信息时调用电子身份证系统(EID系统)的信息进行对比认证,同时还进行身份认证通过后的信息确认,既确保了个人身份的真实性,又可有效避免用户身份信息被保留到各种网络运营商处的曝光和泄露风险,同时密码、身份认证和信息认证的三重保护,大大提高了用户账户资金和信息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金融IC卡读写器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网络连接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电子身份证系统的智能金融IC卡读写方法,采用基于电子身份证系统的智能金融IC卡读写器,该基于电子身份证系统的智能金融IC卡读写器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分别双向连接有用于存储刷卡数据的EPROM存储器、读卡模块、用于防止死机的监控电路、键盘、显示器和通信模块以及用于扫描二维码的扫描模块,智能金融IC卡读写器的通信模块通过因特网与金融中心数据系统和EID系统通信,
包括以下步骤:
刷卡,通过读卡模块读取IC卡的物理卡号;
显示器提示输入交易密码,通过键盘输入交易密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隐云,未经龙隐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97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媒体系统中的内容存储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