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尘打磨机集成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8194.1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建康 |
主分类号: | B24B7/18 | 分类号: | B24B7/18;B24B5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5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打磨 集成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打磨机集成小车,即将用于装修过程中在粉刷、油漆墙壁、粘贴壁纸等工序之前对墙壁进行打磨的墙面打磨设备集成于可移动的小车。
背景技术
在家庭或现实工业场所的建筑装潢施工中,常常需要大面积装修。施工操作人员在墙面或者板面涂刷油漆、涂料前,都需经多次打磨作业,以使其平面平整光洁无毛刺,保证施工质量。操作者常常采用手持式墙面打磨机对墙壁进行打磨。这类手持式墙面打磨机通常由外带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软轴来驱动打磨装置。而打磨形成的粉尘则需要通过收集管而输送到集尘筒。这样一套设备需要根据操作者打磨位置的变化而随之移动。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粉尘通过收集管而输送到集尘筒,装有粉尘的集尘筒就更不便随时移动。但如果驱动电机、集尘筒等不随打磨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则需要增加相应的传动软轴和粉尘收集管的长度。因此给操作者带来相当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针对上述问题,克服现有同类产品存在的结构复杂、移动不便和重量偏大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随时移动式除尘机集成小车,将电动砂磨机或手动砂磨器、吸尘集尘筒以及可随时移动小车结合成一个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除尘打磨机集成小车,其具有承载平台,平台上设置打磨装置、驱动电机、储气筒、微型空气压缩机。所述吸尘打磨装置包括吸尘砂磨器以及与其配套的吸尘集尘筒。所述除尘打磨机集成小推车底部设有多个万向滚轮。
承载平台前部设置有与集尘筒底部形状相对应的定位块或定位槽,由此将集尘筒牢固地安装在承载平台上。
所述除尘收集筒为脉冲控制型集尘筒,其除了集尘筒体外还内置有过滤装置、脉冲电磁阀、喷气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除尘打磨机集成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除尘打磨机集成小车结构的主视图。
工具托盘1 挡尘罩2 旋涡式风机3 伸缩杆4
集尘控制筒5 电机6 无油空压机7 油水过滤器8
储气筒9 小推车10 软管软轴连接器11 吸尘软管连接器12
吸尘打磨装置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除尘打磨集成小车为一种四轮小推车10,具有承载平台,其底部设有多个万向滚轮。承载平台前部设置有与集尘控制筒5底部形状相对应的定位块或定位槽,由此将集尘控制筒5牢固地安装在承载平台上。
承载平台还设置有吸尘打磨装置13的定位孔或槽,可将手持式吸尘打磨装置的杆部插入其中。所述手持式吸尘打磨装置13为可调节长度的伸缩式吸尘打磨装置,并且其打磨头为贯穿于伸缩杆4中的软轴驱动。吸尘打磨装置13的手持杆上具有软管软轴连接器11,软轴与承载平台的驱动电机6相连,从而使电机6通过软轴驱动操作者手持的吸尘打磨装置工作。此外,吸尘打磨装置通过软管将打磨生成的粉尘输送到承载平台上与吸尘打磨装置配套的除尘收集筒5。承载平台上还设置有储气筒9和微型空气压缩机。所述微型空气压缩机为无油空压机7。而所述储气筒9上还集成有油水过滤器8。
所述除尘收集筒5为脉冲控制型集尘筒,其除了集尘筒体外还内置有过滤装置、脉冲电磁阀、喷气装置。所上设有控制电路面板,底部设置有粉尘存储部。所述除尘收集筒通过软管与承载平台的风机相连。所述风机为旋涡式风机3。
承载平台还具有推动手柄架。所述推动手柄架上安装有风机支架,旋涡式风机通过风机支架集成于承载平台。在旋涡式风机周边布置有挡尘罩2,挡尘罩2上面有工具托盘1。
工作时,操作者推动手柄,将除尘打磨机集成小车推到所需要打磨的墙面,从承载平台上取下吸尘打磨装置13,并将吸尘打磨装置13手持杆调节到合适长度,启动驱动电机5和风机3,通过软轴驱动操作者手持的吸尘打磨装置进行打磨和吸尘。此时,所述砂磨器罩内腔产生负压,砂磨器贴于作业平面进行打磨,产生粉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建康,未经赵建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81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窗口报警吊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奥沙普秦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