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固体绝缘式负载断路开关装置的外部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27164.9 | 申请日: | 2011-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0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LS产电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46;H01R13/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固体 绝缘 负载 断路 开关 装置 外部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体绝缘式负载断路开关装置的外部连接器,尤其涉及这样一种用于固体绝缘式负载断路开关装置的外部连接器,其能够增强绝缘性能并能够使用相同形状的连接器将用于三相的开关彼此连接。
背景技术
负载断路开关装置是一种用于分散、测试和维护地下高压配电线的电气装置,并用作数十千伏(kV)至数百千伏(kV)的高压的配电设备。通常,所述负载断路开关装置包括根据R、S和T相交流电的具有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多个开关以及连接至所述开关的端子部。由于所述负载断路开关装置处理高电压,因此,每个开关装置都安装在处于密封状态的其中包含绝缘气体如六氟化硫(SF6)的容器中,所述绝缘气体具有极佳的灭弧和电绝缘性能。
最近,要求远程地控制气体绝缘式负载断路开关装置,以使气体绝缘式负载断路开关装置可以自动方式打开和关闭,为了安全起见,打开和关闭操作应当迅速,并且能够减少人力和成本。随着相关的通信和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推出了一种内部安装有控制盒的气体绝缘式负载断路开关装置,所述控制盒具有用于以远程方式自动打开和关闭的通信功能并具有电动机致动器控制功能。
所述控制盒从所述负载断路开关装置的总线部即连接至地下配电线或开关装置侧的线路获得工作电力。由于所述控制盒以预设的低直流电(DC)工作,因此,其设置有安装在其中的变压器,以使高的交流电(AC)转换为预设的低DC。
作为被视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的气体之一,六氟化硫(SF6)不适合用作用于开关装置的绝缘气体。更合理地,开发了一种固体绝缘式负载断路开关装置,其中所述开关装置通过固体绝缘材料被电绝缘。
图1和图2为分别示出了根据常规技术的用于固体绝缘式负载断路开关装置的外部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和装配剖视图。
如所示,常规的固体绝缘式负载断路开关装置(下文中,将被称为开关装置)布置在接收器(未示出)的上部,而用于使多个开关(未示出)彼此电连接的外部连接器1布置在所述接收器的下部。
对于用于三相的开关装置,套管2被电连接。在套管2的下方,布置有外部连接器1的连接器3。
套管2沿水平方向布置为单列,使得每个接收器(未示出)可以设置有用于三相的三个套管(例如,接收器1a设置有R1、S1和T1,接收器1b设置有R2、S2和T2,接收器1c设置有R3、S3和T3,而接收器1d设置有R4、S4和T4)。
连接器3对应于套管2沿水平方向布置为单列。而且,连接器3由具有导电性的橡胶形成。用于三相如R、S和T的多个开关水平布置,并且总线部4整体设置在开关的每一侧以实现三相。用于三相的总线部4形成在连接器3的左右侧,以及连接器3的上下侧,从而在水平列上不会彼此重叠。
在常规外部连接器1中,具有套管导体2a的套管2联接至连接器3的上端,并且插头5联接至连接器3的下端,插头5用于将套管导体2a连接至连接器3的连接导体3a的一端。设置在总线部4中的总线导体4a连接至连接导体3a的另一端,从而通过连接导体3a电连接至套管导体2a。
未说明的附图标记3b表示总线连接部,6表示用于弹性支撑套管导体和连接导体的弹性垫圈,而7表示用于防止异物进入的插头盖。
在常规技术的外部连接器中,在装配R相后,装配S相,使得总线部朝向前侧。然后,装配T相,使得总线部以与R相相反的方式朝向下侧。
然而,常规的固体绝缘式负载断路开关装置可能具有下面的问题。首先,由于总线部4形成为朝向连接器3的一侧倾斜,在总线部4所位于的连接表面(下文中,将被称为第一连接表面)8a上分布的电场与在和总线部4相对的连接表面(下文中,将被称为第二连接表面)8b上分布的电场不对称。这可能会局部降低绝缘性能,并可能导致介质击穿。
发明内容
因此,详细描述的一方案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用于固体绝缘式负载断路开关装置的外部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通过使电场均匀地分布于总线部和相对部来增强连接表面的绝缘性能,并能够使用相同形状的元件将三相的开关彼此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S产电株式会社,未经LS产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71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车辆
- 下一篇: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的嵌入式电极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