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排量机油泵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6373.1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7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运生 |
主分类号: | F16N13/20 | 分类号: | F16N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量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排量机油泵,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用机油泵。
背景技术
内燃机变排量机油泵具有节能的优点,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汽车中已开始采用,大众的TSI系列发动机上使用的一个可调式(Duo-centric oil pump),就是变排量机油泵。
从2006年起,宝马和标致、雪铁龙合作生产了1300万台1.6L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而在技术方面,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款发动机是在PSA的TU系列基础上,增加了汽油直喷、“Twin-Scroll”涡轮增压器、连续可变正时气门、可变排量机油泵、铝制曲轴箱等新技术的应用。熟悉的MINI Cooper S、标致207CC、雪铁龙C4等均搭载的是这款1.6T发动机。
2010年9月13日,奇瑞发布了ACTECO III代系列发动机首款汽油机—1.6TDGI(SQR F4J16)。1.6TDGI发动机集涡轮增压器、缸内直喷、可变排量机油泵、电子节温器等先进发动机技术于一身,其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指标均达世界同等先进发动机水平。因此,逐步采用变排量机油泵,是今后发动机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
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均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另一个零件上,并且发生高速的相对运动,有了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必然要产生摩擦,加速磨损。因此,为了减轻磨损,减小摩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lubrication system)。其主要作用有:
1)润滑作用: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 2)清洗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它异物; 3)冷却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还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冷却作用; 4)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油; 5)防锈蚀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 6)液压作用: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如液压挺柱,起液压作用; 7) 减振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振缓冲作用。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有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各种阀、机油散热器以及检视设备。其中,机油泵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其结构多采用齿轮式机油泵。发动机工作时,曲轴带动主动齿轮传动,被动齿轮作反方向旋转。吸油腔内的机油便沿着齿隙和泵壁压入出油腔。因吸油腔内的机油被不断带走,故吸油腔内产生吸力,不断地将油底壳内的机油吸入吸油腔,并同时将一定压力的机油泵入润滑油路。机油泵的效用是把机油送到发动机各摩擦部位,机油在润滑路中循环,以使发动机得到良好的润滑。由于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供油均匀,吸油真空度高,泵油量大,在轿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
汽车发动机对机油泵理想的要求是:在低转速下,机油泵满足最低供油量;而在高转速时,保证最小油压。一般的非变量调节机油泵,在一定机油温度、一定出油压力下,机油泵的出油量大小随其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线性关系:在一定转速、一定机油温度下,出油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由于机油泵泄漏增加或旁通阀开启,机油泵供油量缓慢下降。为保证发动机在各种油温下机件磨损、轴承间隙增大后,为能保证机油仍保持一定的压力,保证低速状态下最低供油量和高转速时最小油压,非变量调节机油泵一般设计很大;非变量调节机油泵在高转速时供油量大大超出了实际需求。在高转速时,多余润滑油一般从调压阀和限压阀直接泄出返回油箱,致使发动机功率消耗增加、机油老化加速。
根据国外研究资料,发动机在高转速工况下(比如:5000rpm),有大约50%的带功机油直接通过泄压阀流回机油泵进油腔或油底壳。这将带来较大的能量浪费。而变排量泵可避免这部分能量的浪费,可降低CO2排放量大约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运生,未经王运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63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