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钻垂直定位的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5673.8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9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程智力;曾曦;梁哲昇;梁少华;李鑫;蔡银博;溪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B45/14 | 分类号: | B23B45/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钻 垂直 定位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钻垂直定位的辅助装置。
技术背景
在工业环境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手持式垂直作业设备,如打孔电钻等。在操作这类设备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针对垂直作业设备使用常规垂直定位辅助设备,有很大局限性,且辅助设备携带不方便;二是若不使用任何辅助定位设备,钻头前进(或钻入)的距离无法准确把握,作业中容易导致钻太深或太浅。对于垂直作业设备的垂直定位及打孔深度等精度把握,一般情况而言主要凭借操作者的感觉和经验来判断,其容易导致作业质量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用于电钻垂直定位的辅助装置,其能够较方便的实现电钻垂直作业的位置与打孔深度的定位,可大幅度提高垂直作业设备的工作质量。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钻垂直定位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三个基座和三段弹性连接环在圆周上均匀固定连接而成,使任意两连接环之间成120°分布;所述的基座包含有镭射灯 、调节滚轮、灯槽和调控模块;每个镭射灯相应安装于灯槽中,每个调节滚轮相应安装于调控模块中。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调节滚轮与镭射灯相配合以调节镭射灯的方向,其中两个基座上的镭射灯用以形成轨迹园,另一镭射灯用以在电钻钻头上标计钻孔深度。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弹性连接环与基座以卡箍结构相连接。
按上述方案,还包括有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与镭射灯相连,以对镭射灯提供电能。
本发明工作原理是:当将本发明装在电钻的钻头夹上时,可以通过任意两个镭射灯转动形成的轨迹辨别钻头是否与工作平面垂直,若保持垂直,则该两个镭射灯高速旋转时的轨迹为正圆且同时为同心圆;若不垂直,则两个轨迹会发生变形,使用者就可以根据变形来调节钻头方向,以达到垂直作业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通过调节任意一个镭射灯,使其照射落点在钻头上做标记,这样在作业时,可以清楚的定位钻入孔洞的深度。
本发明优点在于:与现有设备相比,使用更灵活,更容易携带,垂直作业更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右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透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是此说明不会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用于电钻垂直定位的辅助装置,由三个基座4和三段弹性连接环5在圆周上均匀固定连接而成,所述的弹性连接环与基座4以卡箍结构相连接,使任意两连接环5之间成120°分布;所述的基座4包含有镭射灯 1、调节滚轮2、灯槽3和调控模块6;每个镭射灯1相应安装于灯槽3中,每个调节滚轮2相应安装于调控模块6中,所述的调节滚轮与镭射灯相配合以调节镭射灯的方向,其中两个基座上的镭射灯用以形成轨迹园,另一镭射灯用以在电钻钻头上标计钻孔深度,还包括有电源模块7,所述的电源模块7与镭射灯1相连,以对镭射灯提供电能。
本发明被装于电钻钻头夹上时,连接环会产生形变,使基座稳定地固定在钻头夹上。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安装和使用步骤:
步骤1)安装
把垂直助手安装在电钻钻头夹上,使本发明镭射灯1灯头方向与钻头方向一致。
步骤2)校准镭射灯1
顺时针拨动三个调节滚轮2打开镭射灯1,使钻头放在需要钻孔的位置,拨动其中任意两个镭射灯1的调节滚轮2,使两盏镭射灯1形成的圆形轨迹之间的迹距离和两个圆形轨迹到钻头位置的距离满足方便观察的需要,在钻头上测量需要钻入的深度,调节剩余一盏镭射灯1的调节滚轮2,使其落点于该处,以标记该处,拨动调节滚轮2既是镭射灯1的电源开关,亦可调节镭射灯1的照射方向;
步骤3)作业操作
启动电钻,工作时目测保持两个轨迹为正圆,当电钻钻入孔洞深度到达镭射灯1轨迹标记的位置时,即刻停止电钻工作;待钻头静止时,逆时针拨动调节滚轮2,关闭镭射灯1电源。如此,即完成了垂直助手辅助电钻工作的程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56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