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其的污水处理反应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25425.3 | 申请日: | 2011-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1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 发明(设计)人: | 海热提·吐尔逊;赵东林;吴伟明;何江;何一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浙江欣之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B01J20/20;B01J20/30;C01B31/08;C02F3/02;C02F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碳纤维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以及 包括 污水处理 反应器 | ||
1.一种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层,由比表面积大于1000m2/g的生物活性碳纤维构成;
外层,由丙纶纤维网眼布构成,所述外层包裹在所述芯层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性碳纤维为聚丙烯腈基生物活性碳纤维、粘胶基生物活性碳纤维或沥青基生物活性碳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纶纤维网眼布由直径为200D~500D的丙纶纤维丝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层上的环状毛圈部,所述环状毛圈部由丙纶纤维和涤纶纤维复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毛圈部由直径为150D~600D的丙纶纤维丝和直径为150D~600D的涤纶纤维丝编织而成。
6.一种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生物活性碳纤维;
制备丙纶纤维网眼布;
以所述生物活性碳纤维为芯层,将所述丙纶纤维网眼布作为外层包裹在所述芯层的外周,形成所述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生物活性碳纤维的步骤包括:
将聚丙烯腈纤维、粘胶纤维或沥青纤维作为碳纤维原料,以3~5℃/分钟的速率逐渐升温至200~300℃,进行50~150分钟的预氧化处理,形成预氧丝;
将所述预氧丝在氮气气氛下,以10~30℃/分钟的速率逐渐升温至700~800℃,以水蒸气作为活化剂,进行30~90分钟的炭化及活化处理,形成所述生物活性碳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生物活性碳纤维的步骤还包括表面活性处理的步骤,所述表面活性处理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生物活性碳纤维在浓度为30%以下的过氧化氢溶液中,采用频率为50~100KHz的超声波下处理10~60分钟,进行第一次表面活性处理;
将完成第一次表面活性处理的所述生物活性碳纤维在浓度为25~28%的氨水溶液中,采用频率为50~100KHz的超声波下处理10~60分钟,进行第二次表面活性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丙纶纤维网眼布作为外层包裹在所述芯层外周的步骤之前,进一步包括在丙纶纤维网眼布上设置环状毛圈部的步骤,所述环状毛圈部由丙纶纤维和涤纶纤维复合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丙纶纤维网眼布缠绕在所述生物活性碳纤维上形成所述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或者
将所述丙纶纤维网眼布分为第一块与第二块,将所述生物活性碳纤维放置在第一、第二块丙纶纤维网眼布之间,并将所述第一、第二块丙纶纤维网眼布的外周缝合,形成所述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
11.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氧化池,所述接触氧化池中包括水处理填料,所述水处理填料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浙江欣之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化工大学;浙江欣之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542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