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水降硅的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5330.1 | 申请日: | 201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0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绍昌;马忠辉;杨作平;张福海;杜立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1/04 | 分类号: | C21C1/0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水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水熔炼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水降硅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降低铸铁产品的生产成本,在铁水熔炼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废旧炉料,从而带来的主要技术问题就是“硅”含量超标。在铁水熔炼过程中,“硅”元素主要以固溶游离态及氧化态两种方式存在于铁水当中。氧化态化合物中“硅”元素不溶于铁水,存在于炉渣当中,可以通过扒渣操作方法将氧化态的“硅”元素去除;而以固溶游离态形式存在于铁水中的“硅”元素,如果能够将其“氧化”,生成不溶于铁水的SiO2而进入到炉渣中,再通过扒渣操作方法将SiO2排除铁水体外,可实现铁水降硅操作目的。
促使“硅”元素被“氧化”的途径有两种:直接氧化法和间接氧化法。直接氧化法:保持铁水熔炼环境气氛为氧化性气氛(或直接向铁水中吹氧操作),环境状态下富“氧”与铁水中的硅元素直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iO2变成炉渣后再及时从铁水中排除,可实现降硅操作;间接氧化法:促使铁水中“硅”元素与其它氧化物(或向铁水中喷吹与添加降硅粉剂)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iO2变成炉渣后再及时从铁水中排除,也可实现降硅操作。
比较两种降硅操作方法:直接氧化法在降硅的同时,由于氧化性环境气氛不易控制,在“氧化”硅元素的同时,伴随之铁水中铁元素及其它亲氧元素也将同时被氧化。“富氧”铁水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存在,会极大降低铁水综合质量性能;间接氧化法降硅操作,技术关键点在于正确选取硅元素与氧元素亲和力大,且又不能够与“铁”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的降硅材料。
现有技术中,多是在炉内采用喷吹、吹氧、填加脱硅材料,或在炉外随流降硅,这些操作方法的弊端有:1)工艺操作复杂、降硅成本高(设备成本与材料成本)、降硅效果不稳定、铁水氧化烧损不容易控制;2)炉内降硅时,反应产物——炉渣不容易去除;3)残余降硅材料的存在和铁水氧化烧损程度控制不当,可造成铁水综合质量下降;4)炉外流槽降硅,反应不平稳,很大程度受到铁水流速与降硅材料是否完全充分反应影响,容易导致降硅效果的不稳定。
“高炉铁水预处理脱硅的方法(专利号;02153413.6)”、“一种铁水脱硫低硅铁水的制造方法(专利号:03802274.5)”、“含高铬铁水降硅工艺(专利号200610028377.3)”、“铁水炉前大幅脱硫或同时三脱彻底解放高炉和转炉”(专利号:200510071571.5),或在炉内采用喷吹、吹氧、填加脱硅材料,或在炉外随流降硅,这些操作方法最大的共同点仅对铁水进行氧化降硅操作,未从实质上论及铁水过氧化该如何处理,按上述方法降硅后的铁水仅作为炼钢主料,不可直接浇注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水降硅的操作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满足降硅操作简单、成本低、降硅效果好的要求,解决间接氧化法导致的铁水过氧化问题,保证铁水综合质量性能不下降,处理后的铁水硅含量稳定可直接用于浇注铸铁产品。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铁水降硅的操作方法,先在中间包内对降硅铁水进行间接氧化降硅操作,然后将降硅处理后的铁水重回熔炼炉进行还原操作,在熔炼炉内对铁水进行微增硅或微增锰精炼处理,解决铁水过氧化问题,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先在中间包底按降硅当量比例施放Na2CO3粉末和氧化铁皮,将1420~1520℃铁水冲入中间包内,待铁水全部倒入中间包内反应结束后,扒净铁水表面浮渣,再将铁水折回熔炼炉,所述氧化铁皮为干燥、粉碎后的轧钢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FeO、Fe2O3和Fe3O4,其中FeO含量占80%以上,粒度0.5~15mm,所述Na2CO3粉末粒度<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5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