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轿车底盘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5129.3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辉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轿车 底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汽车底盘,特别运用于电动轿车的高强度底盘。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汽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加,并对汽车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而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机车对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且受到资源的限制,无法持续现有的各项要求。原始的内燃机车只按最大承载质量设计底盘,电动车辆为能提高续驶里程,增加动力电池组容量即增加车辆底盘的自身重量,如依然使用现有的车辆底盘,在承载相同人数的情况下必将增加车辆底盘负荷,导致安全性能大大降低,缩短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众所周知,目前开发电动轿车专用底盘的车厂还微乎其微。而我国的一汽集团、二汽东风等大型车企,也只在2011年初才简单介入电动微型车底盘的开发工作,且受到技术条件的约束,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未能有较大突破。
现有轿车都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设计,由于底盘与车身形成一整体,使得整体强度增大,所以底盘与车身几乎全部采用铁皮冲筋而成,底板也只是进行简单的横向加强,如果仅此作为纯电动车辆所需要的底盘强度是远远不够的,导致了同级别车型的电动车专用底盘的开发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位克服上述的技术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创新结构设计的电动轿车底盘。
本发明主要是在电动轿车底盘大梁上进行了创新的结构设计,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特性,并且大量采用高强度锰钢矩形管焊接,提供了较好的韧性,最终由2个纵梁、1个支撑梁和5个不同规格的横梁组装焊接而成,既保证了大梁强度又提供了动力电池箱体,使得整个系统合为一体,在车辆重载状态下能够均匀的分布重力,并且能够很好的承受车辆产生的横向侧应力,吸收正面、侧面及四十五度撞击力。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轿车底盘,包括车架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变速器,半轴、驱动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通过不同规格矩形管焊接而成,由左、右单管纵梁和中间支撑梁通过前车架吸收防撞梁、前挡板和中车架横梁及后车架横梁焊接成承载式整体矩形管车架;车架包括前车架、中车架和后车架,中车架上焊接有吸收梁,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焊接有加强筋,后车架上焊接有三角形加强筋。
一般地,本发明前车架装有整体突出于车身的驱动系统总成;中车架设有动力电池的安装位置;后车架设有用于安装后桥总成及提供后座及尾箱的空间。
本发明车架为承载式整体车架,通过不同规格矩形管焊接而成。在车辆满载状态下能够更好的将重力分配到车架的每一个点上,保证车架受力均匀,提高了车架的寿命。同时由于模板在各个点的连接支撑,保证了车辆在转弯及恶劣道路下行驶产生的横向侧应力,对整个车架产生的伤害,使得车架不易扭曲变形,延长使用寿命。所述车架能够迅速吸收特殊条件下所产生的各种应力。
前车架装有驱动系统总成,并且整体突出于车身整体,使得正面撞击时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并保证了乘客人员的安全,使得整车设计更合理。中车架提供了动力电池的安装位置,保证了车辆的轴荷配比及重心位置。后车架主要用于安装后桥总成及提供后座及尾箱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
1. 底盘轴距短,能够应付城市拥挤的道路条件。
2. 底盘横向侧应力小,长时间使用底盘不变形。
3. 底盘承载力强且整备质量较轻。
4. 底盘动力电池摆放合理,满足电动车的空间需求。
5. 底盘车架受力均匀,行驶稳定,适用于高速车辆。
6. 底盘乘坐舒适性较好,且适合于各种路况。
7. 采用四轮碟刹系统,制动灵敏,安全性能优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底盘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效果示意图。
图中,1-1—左、右单管纵梁; 2—中间支撑梁;3—吸收防撞梁;4-1—中车架横梁;5-1、5-2—后车架横梁;6-1、6-2—吸收梁;6-3、6-4—加强筋;7-1、7-2—三角形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辉,未经李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51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褐煤提质成型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用太阳能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