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23247.0 | 申请日: | 2011-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5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今井政志;山川道广;宫本利美;山内政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夏斌;陈萍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传感器 | ||
1.一种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传感器元件,对被测定气体中的特定气体浓度进行检测;
绝缘子,将与该传感器元件的电极电连接的金属端子保持在内侧;
壳体,将上述传感器元件插通保持在内侧;
第一基端侧盖,固定在该壳体的基端侧,并且覆盖上述传感器元件的基端部及上述绝缘子;以及
第二基端制盖,从该第一基端侧盖的外周侧铆接固定在该第一基端侧盖的基端部,
在上述第一基端侧盖和上述第二基端侧盖被铆接固定的铆接部的内侧,配置有上述绝缘子,
通过对形成在上述第一基端侧盖的基端部并向外侧突出并且其轴向长度比上述铆接部长的外方突起部和上述第二基端侧盖的内周面之间、
形成在上述第二基端侧盖的基端部并向内侧突出并且其轴向长度比上述铆接部长的内方突起部和上述第一基端侧盖的外周面之间、或者
上述外方突起部和上述内方突起部之间进行压焊,
而形成上述铆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端侧盖的维氏硬度大于上述第二基端侧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端侧盖和上述第二基端侧盖之间的维氏硬度的硬度差为HV1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方突起部及上述内方突起部,以在周向上相互设置了成为大致一定的间隔的状态形成有3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第一基端侧盖的上述外方突起部和上述第二基端侧盖之间的压焊来形成上述铆接部,在将上述第二基端侧盖与上述第一基端侧盖进行铆接之前的状态下,对于上述外方突起部的外接圆的直径D1和上述第二基端侧盖的内周的直径D2,满足0≤D2-D1≤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第二基端侧盖的上述内方突起部和上述第一基端侧盖之间的压焊来形成上述铆接部,在将上述第二基端侧盖与上述第一基端侧盖进行铆接之前的状态下,对于上述内方突起部的内切圆的直径D4和上述第一基端侧盖的外周的直径D3,满足0.1≤D4-D3≤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端侧盖具备上述外方突起部、上述第二基端侧盖具备上述内方突起部,在将上述第二基端侧盖与上述第一基端侧盖进行铆接之前的状态下,对于上述外方突起部的外接圆的直径D5和对于上述内方突起部的内切圆的直径D6,满足0≤D6-D5≤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端侧盖具备上述外方突起部、上述第二基端侧盖具备上述内方突起部,上述外方突起部和上述内方突起部中某一方的周向宽度被设定为比另一方突起部的周向宽度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基端侧盖和上述第二基端侧盖之间配设过滤器,该过滤器向上述第一基端侧盖的内侧导入大气,并防止从上述气体传感器的外部侵入水分,上述第一基端侧盖设置与上述第二基端侧盖的前端对置的台阶部而形成,上述铆接部形成在与上述台阶部相邻接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32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