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滑石制备的微晶日用陶瓷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3181.5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5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施永义;冯小平;张占波;何峰;索广宇;谢峻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廉江红星陶瓷企业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0/04 | 分类号: | C03C10/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52446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滑石 制备 日用陶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滑石制备的微晶日用陶瓷。
背景技术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即有不少国家研究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如美国康宁公司、法国弓箭公司等,所用主要原料为工业矿渣,所造产品主要为装饰板材。进入八十年代,逐步开始采用化工原料制作餐饮器具,该项技术九十年代进入中国,开始工业化规模制作透明玻璃餐具和乳白玻璃餐具至今。但其产品性能和外观均为玻璃制品,与日用陶瓷制品相差甚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而提出一种利用滑石制备的微晶日用陶瓷,其原料广泛、廉价,通过控制陶瓷胎体的化学组成,使其符合热塑成型要求,在热塑状态下,获得日用陶瓷制品的形状。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解决方案为:利用滑石制备的微晶日用陶瓷,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及其组分含量用100克微晶陶瓷胎体为基准的各组分的质量以克计为:
滑石:55-65,钠长石:50-65,钾长石:4-15,碳酸钡:0.2-1.8。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微晶日用陶瓷的化学组成实验式表示为:
。
本发明的微晶日用陶瓷的制备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按配方比例进行配料,其中,原料组分及其组分含量用100克陶瓷胎体为基准的各组分的质量以克计为:滑石:55-65,钠长石:50-65,钾长石:4-15,碳酸钡:0.2-1.8,入研磨机进行干法混合研磨,出磨过45-60目筛;
2)将步骤1)所得配料装入电熔炉进行加热,加热至全部熔为均匀液体,经取液器取出喂入离心成型机模具中,进行离心成型,待形状固定后,取出放入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得到微晶陶瓷胎体;3)将经过退火得到的微晶陶瓷胎体,置于涂有石英涂层的仿型耐火材料窑具上,然后将微晶陶瓷胎体和仿型耐火材料窑具整体置于自动控制梯度电炉内,保持升温速度4-5℃/min升温至900℃±5℃保温2-3h以进行核化,再以1-2℃/min升温速度升温至1000℃±5℃保温2-3h以进行晶化,然后采用急冷至650℃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或直接采取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微晶日用陶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所采用的矿物原料滑石、钾长石和钠长石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彻底解决了普通制瓷工艺对泥料所必须的工艺性能及优质高岭土的供应瓶颈。在传统的陶瓷成型工艺中,直接将配方料形成制品的形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不仅要求成分合符要求,还需要原料具有较好的成型工艺性能要求(如良好的可塑性能,保证形成坯体,一般要选用优质高岭土);
2)采用玻璃自动化生产工艺,代替了日用陶瓷手工和半机械化的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极大的稳定了质量品质;
3)经过特殊的热处理方式实现了日用陶瓷各项性能和外观质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微晶陶瓷的显微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是此说明不会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取滑石62克,钠长石56克,钾长石4克,碳酸钡1.5克,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混合,出机过60目筛,制得粉料。将混合粉料放入电熔炉内进行熔融,在1520℃保温3h,待其全部熔融为均匀液体后,用取液器喂入离心成型机模具中进行成型,待胎体硬化后,置于退火炉中退火制得微晶陶瓷胎体,所得的微晶陶瓷胎体的化学组成为(以摩尔数计):0.06K2O、0.92Na2O、0.43CaO、1.0 Al2O3、11.3SiO2、3.9MgO、0.07BaO,将其置于涂有石英涂层的仿型耐火材料窑具上,然后将微晶陶瓷胎体和仿型耐火材料窑具整体置于自动控制梯度电炉内,保持升温速度4℃/min升温至900℃进行核化,保温2h,再以2℃/min升温至1000℃进行晶化,保温2h,然后采用急冷至650℃再自然冷却,即制得成品微晶日用陶瓷,所得的微晶日用陶瓷的化学组成实验式为:
。
如图1所示为所得微晶日用陶瓷的显微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微晶日用陶瓷主要由微小晶体组成。该微晶日用陶瓷的白度大于85,340℃急冷急热不开裂,吸水率小于0.02%等优良性能,满足日用陶瓷的使用要求。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廉江红星陶瓷企业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未经廉江红星陶瓷企业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31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瓷砖胶粘粉
- 下一篇:合成橡胶污水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