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分生组织连体嫁接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1882.5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5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方;李志新;曹旭朴;曹文义;曹旭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熊成香 |
地址: | 43402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分生组织 连体 嫁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分生组织连体嫁接的方法,属植物遗传嫁接研究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物种进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多样性源泉,域、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在上万年的物种自然进化过程中,自然界形成了种内一般不具备生物学隔离,容易进行自然和人工杂交,种间一般具有生物学隔离,不易进行自然和人工杂交的基本特性,使得种性得到稳定的遗传。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不同域、界、门、纲、目、科、属、种间的各种特殊共生、拮抗、互惠、抑制、毒性等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构成了获得性遗传变异的一部分,遗传与变异是进化的内因,也是永恒的矛盾。
研究和利用植物界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泽,人类也在积极的利用这些有利的相互作用,成为这些自然现象的改进者和受惠者。如人类及真核域的各种动物界的消化系统中,长期寄生和共生着细菌域的各种微生物;真核域被子植物门的豆科植物长期与细菌域、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根瘤菌目(Rhizobiales)的根瘤菌科共生,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为人类省去了大量氮肥的投入和改善了土壤的肥力状况。在果树苗木方面普遍利用可嫁接性进行不同属间嫁接,进而进行品种改良和创造新产品。如将苹果芽或幼枝剪下(称为:接穗)嫁接到梨树的树桩上(称为:砧木),经过选育,获得具有一些梨风味的苹果新品种,接穗长出的苹果在生长特性和抗逆性上具有砧木梨的一些优点。
在传统的嫁接中,因为接穗是离体的一部分幼芽或小枝,一般不会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种子,一般认为不产生大的遗传性变化,但有部分获得性遗传现象。如何更大幅度的发掘并利用自然界的这种共生和可嫁接性能,扩大利用种属有利基因的交流界限,在整个植物界打破门、纲、目、科、属、种的生物学隔离,创造和促进物种进化,利用超远缘获得性遗传物质的交流,造福人类,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虽然现代离体的转基因技术,理论上可以打破任何物种的界限,甚至进行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不同域之间的部分基因的转化和交流,但在离体情况下克隆基因的成本很高,再次将基因转入受体时,存在转基因位点和效果不可控性、随机性等局限性,同时人们对离体人工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和基因逃逸还存在一定的顾虑,导致转基因技术成本高,效果难确定。这些难控制和基因逃逸的风险限制了离体转基因技术的大规模利用。因此,需要探讨更加接近自然界进化状态的人工干预新技术,从而减小植物界生物学隔离的界限,通过嫁接芽变等办法,在更大范围上促使植物获得性遗传物质交流和诱变,即研究植物界不同门、纲、目、科、属、种间新的嫁接新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分生组织连体嫁接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植物界不同门、纲、目、科、属、种之间通过分生组织,包括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的连体嫁接方法,因为本发明的嫁接部位不同于传统的枝条嫁接,因此将本发明的接穗和砧木称为“类接穗”和“类砧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植物分生组织连体嫁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嫁接的目标植物:即选择类接穗和类砧木的供体植物。
例如:将苏铁门的苏铁与被子植物门的芭蕉嫁接;将双子叶植物纲的水稻或者茭白与单子叶植物纲的芭蕉或者美人蕉嫁接;将双子叶植物纲中蔷薇目的葛藤或者伞形目的人参与禾本目的水稻嫁接;将禾本科水稻与凤梨科的菠萝嫁接;将禾本科中稻属的水稻与黑麦草属的黑麦草或者甘蔗属的甘蔗或者高粱属的苏丹草嫁接;用这些植物作为类接穗或类砧木的供体进行任意组合,进行连体嫁接;或者为了增加双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稻属水稻种的各种功能,可以将苏铁门的耐旱性,单子叶植物纲野生芭蕉或者美人蕉的药用成分功能、蔷薇目葛藤植物的抗癌功能、伞形目的人参的保健功能、菠萝的储水功能、黑麦草属的抗逆性等功能导入水稻,就以水稻为类接穗,上述不同门、纲、目、科、属的植物为类砧木,与水稻进行分生组织的连体嫁接。
在确定嫁接的供体植物时,类接穗的嫁接部位在外观形态上要小于类砧木的嫁接部位。
所述的类接穗为自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常异花授粉植物和无性繁殖植物;所述的自花授粉植物为水稻、小麦、大麦;所述的异花授粉植物为玉米、高梁;所述的常异花授粉植物为棉花、甘篮型油菜;所述的无性繁殖植物为马铃薯、甘蔗;所述的类接穗植物并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植物。
所述的类砧木为自然界存在的任何植物。
2、嫁接部位的选择:
嫁接的部位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18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产养殖用纳米环保净水剂及其制作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残丝剥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