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及其后板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21774.8 | 申请日: | 2011-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2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陈绍林;熊军;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20 | 分类号: | F24F1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其后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后板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柜式空调的后板设计均属于一体化设计,即整体一块钣金件。存在问题是:对于柜式空调来说,风机为主要振源,存在风机振动在后板上传递并在后板上部被放大,进而辐射较大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后板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柜式空调后板噪声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后板组件,包括:至少两块后板,其中一块后板为与空调器的风机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后板,第一后板位于至少两块后板中其余的后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至少两块后板中还包括一个第二后板,第一后板与第二后板之间为搭接。
进一步地,在第一后板和第二后板的搭接部分之间设有阻振件。
进一步地,第一后板的搭接部与第一后板的主体之间形成向风机侧折弯延伸的一个凸阶部,第二后板连接在第一后板的折弯处,并与第一后板背向风机侧齐平。
进一步地,阻振件的材质为阻尼材料。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后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后板的风机侧的密封件,密封件与第一后板和第二后板分别连接。
进一步地,密封件为Z形,密封件包括:第一段,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后板的风机侧连接;第二段,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后板的风机侧连接;第三段,连接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并覆盖在第一后板的上边沿和阻振件的上边沿的上方。
进一步地,密封件为海绵层。
进一步地,第一后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后板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后板组件。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空调器的后板组件包括:至少两块后板,其中一块后板为第一后板,第一后板位于至少两块后板中其余的后板的下方,并且第一后板与空调器的风机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后板与空调器的风机对应设置并与其他后板分离,由于风机为主要振源,风机振动只在对应的第一后板上产生振动,并不能传递到其他后板上被放大,从而减小了振动带来的噪声。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后板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后板组件的侧视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后板组件,包括:至少两块后板,其中一块后板为第一后板1。第一后板1位于至少两块后板中其余的后板的下方,并且第一后板1与空调器的风机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后板1与空调器的风机对应设置并与其他后板分离,由于风机为主要振源,风机振动只在对应的第一后板1上产生振动,振动并不能传递到其他后板上被放大,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振动带来的噪声。
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后板组件包括两块后板,其中另一块后板为第二后板2,第一后板1与第二后板2之间为搭接。第一后板1和第二后板2具有重叠部分,两重叠部分进行搭接,搭接的连接方式相对于一般的固定连接来说,大幅度地削弱了振动的传递,进而减小了振动产生的噪声。在第一后板1上对应的空调风机安装部位上还这设置有电机安装板3,电机安装板3通过点焊或者铆接固定在第一后板1上。
如图3所示,第一后板1与第二后板2的搭接部分之间设有阻振件4,第一后板1的搭接部与第一后板1的主体之间形成向风机侧折弯延伸的一个凸阶部5,第二后板2连接在第一后板1的折弯处,并与第一后板1背向风机侧齐平。后板组件还设置有海绵层6,海绵层6为Z型,第一段,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后板1的风机侧连接;第二段,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后板2的风机侧连接;第三段,连接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并覆盖在第一后板1的上边沿和阻振件4的上边沿的上方,以达到密封防止漏风的效果;阻振件4优选为胶皮垫或橡胶阻尼板;第一后板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后板2的厚度。上述凸阶部5和第二后板2之间的阻振件4可以更有效地削弱第一后板1的振动传递,进而达到更好的减小噪声的效果,而且第一后板1的厚度和第二后板2的厚度可以根据结构强度进行增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17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