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挤出机的多层共挤模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1767.8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9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余志峰;刘炳辉;杨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科摩橡塑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B29C47/8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5230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出机 多层 共挤模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管材挤出机,尤其涉及一种挤出机的多层共挤模头。
背景技术
PE-RT管材是90年代初开发应用的新型塑料管道,有人称其为第五代新型管材,主要用于建筑的热水系统,饮用水系统及地板采暖系统,在输送70度热水,长期内压为1Mpa时使用寿命可达50年。在国内正在逐步淘汰PEX管,PE-RT由于管无毒卫生,耐热保温,连接安装方式简单可靠,耐磨损,防冻裂,废料可回收等优点,成为良好的替代产品。
目前,大多管材是采用三层结构的阻氧PERT管,即在PERT管道外均匀涂覆一层热熔胶和EVOH树脂层,其从外向内的结构是EVOH阻氧层/热熔胶/PERT,由于EVOH树脂较易吸潮且吸潮后它的阻氧能力会大大降低,同时施工时容易划伤管材表面,降低管材的阻氧性。因此,这种三层结构的PERT管并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的阻氧管”。进而推出了一种五层共挤阻氧PERT管,其从外向内的结构是PERT/热溶胶/EVOH阻氧层/热溶胶/PERT,从层结构不难看出,五层PERT管道的阻氧性较为理想,但目前制造这种五层PERT管道的共挤机模头内部大多没有相应防止模头内部温度过高的装置,当模头内部温度过高时,会影响管材产品的内壁光洁度,从而影响管材产品的质量,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调节模头内部温度,具有结构简单、精度高的挤出机的多层共挤模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挤出机的多层共挤模头,包括模体、模芯和若干进料管口,模芯的轴心形成进气通道,模体与模芯之间在出料外端设有复合共挤通道、在进料内端由螺旋套形成的若干层进料通道,所述的进料管口分别通过若干层进料通道与复合共挤通道相通,其所述的模芯内设有冷却套,所述的冷却套两侧的壁部设有独立沿轴向迂回曲折的螺旋气道、轴心构成进气通道的一部分,该冷却套的外端部设有通道连通两螺旋气道,模体内端设有外接冷却循环系统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两螺旋气道的内端连通。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结构后,当冷却气体由进气管进入冷却套后,冷却气体沿着轴向迂回上升传递的螺旋气道到达通道,再通过通道进入出气螺旋气道,然后从出气管排出。在此过程中,冷却气体在冷却套内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冷却套温度降低,达到降低模头内部温度的目的。在进气管上设有热电偶元件,热电偶元件检测到模头内部温度过高的时候,通过相关的电气系统打开进气管的通断开关,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效果。同时内层芯模采用的螺旋气冷散热芯棒装置,在保证芯模内孔与外界相通的情况下,通过压力空气对芯模进行冷却,以确保PERT管材在高速挤出时不会因为材料的高速剪切发热而导致温度过高,从而保证管材内壁的质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
上述的一种挤出机的多层共挤模头,所述的模体包由内至外依次固定连接的分流架、中间分流板、模板、模腰和口模,所述的模芯包括定位模芯和上模芯,所述的定位模芯与模板一体成型设置,上模芯通过销钉销接在定位模芯上,所述的冷却套设置在定位模芯内与模板相螺接。
上述的一种挤出机的多层共挤模头,所述的冷却套包括内芯和芯套,进气通道设置在内芯的轴心中,内芯与芯套内端相螺接,芯套与模板相螺接,螺旋气道形成在内芯和芯套之间的内芯外壁面;在模板的径向设有径向通道连通内芯轴心的进气通道。有效的保证了模头内部气体能顺利的排出,与模头外部空气形成循环气流,从而有效防止因模头内部空体膨胀无法排出而影响管材质量的现象发生。
上述的一种挤出机的多层共挤模头,所述的模芯中设有能检测模体内部温度的热电偶元件。通过安装在热电偶接头上的热电偶可实现模头内部的温度检测,与电气结合可设定在模头内部达到一定温度时自动通入或切断冷却气体,从而达到防止模头内部温度过高的目的。
上述的一种挤出机的多层共挤模头,所述的螺旋套内端层层套设在定位模芯上与模板固定连接,进料通道形成在模腰、螺旋套及定位模芯之间的壁面内,进料通道为五层独立螺旋进料通道、其螺旋深度沿出料端方向向外逐渐变浅。螺旋通道的深度逐渐变浅,使流体在经过螺旋流道时轴向流料停留时间缩短;五层螺旋流道里继续向前流动的流体,该流体逐渐变小,在五层螺旋流道的起点和终点之间,实现由五层螺旋流体连续地过渡到复合共挤通道内的轴向流料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科摩橡塑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德科摩橡塑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17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起动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调节模板间距的调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