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1292.2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4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陶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息处理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通信终端领域,特别是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信息等形式的数字信息媒介,手机信息也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交互工具,甚至开始使用手机信息作为个人信息的重要传送媒介,如银行卡消费信息、余额信息、甚至信用卡密码信息等金融信息,或网站或应用程序的身份验证信息等。上述信息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和个人相关性,并可能会因为用户的疏忽而长期保存在手机中。这样,在手机丢失或者被他人查阅时,就很可能被他人阅读,从而可能为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现有技术中对所描述的信息内容的安全控制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大部分情况下的解决方法通常是:对于关键信息,如卡号或密码的某几位,使用星号(*)表示,进行隐藏。这种解决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首先,对于用户来说,所述信息不完整,用户体验不好;其次,由于通常只遮挡关键的某几位信息,对于真正想要盗取用户信息的人,仍然可以通过有限次的尝试获取用户的所述关键信息。
另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信息删除方法是针对终端本身对于信息的批量处理,如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定,对于存在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如一个月)的短信进行批量删除。这种信息删除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不能由信息内容控制信息的删除,不便于应用在本场景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上述由于用户未及时删除而可能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首先,接收终端接收并存储信息,所述信息中包含所述信息的有效时间;所述接收终端根据所述信息的有效时间确定所述信息的删除时间;当所述信息的删除时间到达时,所述接收终端删除所述信息。
其次,发送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所述发送终端确定所述信息的有效时间;所述发送终端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所述信息中包含所述有效时间。
再次,服务器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信息,所述信息中包含所述信息的有效时间;所述服务器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接收终端。
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首先,一种终端,包括: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并存储服务器发送的信息,所述信息中包含所述信息的有效时间;删除时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的有效时间确定所述信息的删除时间;计时单元,用于计算所述信息的删除时间是否已到达,当所述信息的删除时间到达时,向删除单元发送删除指令;信息删除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删除指令时时,删除所述信息。
其次,一种终端,包括: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有效时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信息的有效时间;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所述信息中包含所述有效时间。
再次,一种服务器,包括: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信息,所述信息中包含所述信息的有效时间;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接收终端。
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在发送用户的个人私密信息时,设定有效时长。接收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信息后一定时间,自动删除所述信息,以有效的保护用户的个人私密信息,避免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方法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程图,下面将结合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101:发送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12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耕播种装置
- 下一篇:光学三维轮廓测量中正弦光栅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