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CuH共溶的6082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1155.9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8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门三泉;车云;张中可;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18 | 分类号: | C22C21/18;C22C1/02;C22B21/06;C22B9/05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550014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uh 6082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铝合金,还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铜(Cu)是所有热处理可强化铝合金中最主要最基本合金化元素,它主要通过与其他元素形成可溶解的金属化合物强化相,起到提高合金强度和耐热性的作用。6XXX系合金中的铜可弥补停放效应造成的强度损失,并能细化Mg2Si,提高T6状态的强度。
但当6XXX系合金中的Cu含量超过0.5%(质量百分数)时,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粗大的第二相质点和共晶组织,以及固溶体内部成分浓度的不均匀。
各种非金属夹杂与显微疏松等阻碍第二相扩散的特点,决定了铸铝合金要有足够的淬火加热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以使强化相在固溶体内达到最大的溶解度,以便达到淬火、时效强化的目的。若固溶温度低,或保温时间短,强化相未得到充分溶解,显微组织中保留有较多的残留强化相,或淬火转移速度较慢,冷却速度不够,使强化相沿晶析出,都会降低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而消除这种缺陷必须再次进行热处理,以保证强化相的充分固溶和快速转移淬火冷却,使合金得到过饱和的固溶体,然后进行时效,即可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
铸造铝合金中合金元素多,杂质元素比较复杂,固溶处理加热温度和合金过烧温度较接近,如果固溶加热温度过高,或炉内循环气流不良,温度不均匀,控温仪表失灵,工件过于靠近加热器等,则容易引起合金中低熔点共晶体复熔,使组织中出现复熔球和共晶体复熔。严重过烧时,组织中将出现黑色过烧三角,晶界熔化,工件表面呈灰黑色,有所谓汗珠渗出现象。合金成分不同,过烧特征各异。当合金出现过烧,尤其是严重过烧时,将使力学性能迅速降低,因此合金出现过烧时只能作报废处理。
由于铸造铝合金的组织是不均匀的,存在着低熔点共晶体。例如ZAlSi7Mg铝合金,根据Al-Si-Mg铝合金三元液相投影图处于α(Al)+Si二元相区中,其平衡组织为初生α(Al)+(α(Al)+Si)共晶体,还可能出现少量的Mg2Si相,由于分散度较高,一般金相组织中不易发现和分辨,但在工业生产的结晶条件下,使该合金处于α(Al)+Si+Mg2Si三相区内,所以铸组织中可出现α(Al)+Si+Mg2Si三元共晶及杂质铁相等构成多元复杂共晶体。根据Al-Si-Mg三元相图含硅量为8%(wt)的垂直截面,Al-Si-Mg三元共晶熔点为555℃,在固溶处理(535±5℃)时很容易发生低熔点共晶体熔化,形成过烧复熔球和共晶硅聚集长大,严重时出现带状复熔物和三角晶界的复熔物。Al-Si-Mg合金中α(Al)固溶体复熔温度与含Mg量有关,含Mg量越高,复熔温度越低,所以金相检验取样时,当零件截面大、成分偏析严重、Mg2Si相较集中、三元共晶多的部位,容易发现过烧组织。
Al-Cu和Al-Mg为基的固溶体型铝合金,由于铸时的不平衡结晶,容易形成Al2Cu、β(Mg2Al3)或Mg2Si等沿晶分布的共晶体,所以过烧特征表现为晶界和共晶体熔化,呈细小的三角形分布在晶粒交汇处。而Al-Cu为基的ZAlCu5Mn铝合金在正常淬火状态下的金相组织,应以α(Al)固溶体为基,枝晶内有均匀弥散的二次T(Al12Mn2Cu)相质点,枝晶和晶间有初生T相,当淬火温度较高发生轻微过烧时,在显微组织中可出现T相聚集长大,并有较大的空白区,少量共晶体开始复熔。严重过烧时,显微组织中除了上述特征更为明显外,还会出现大量三角形和圆形共晶复熔物,以及晶界熔化。
过烧工件表面往往呈深灰色至黑色,出现起泡、结瘤、工件挠曲变形,甚至淬火开裂。Al-Si系合金过烧断口呈黑色,晶粒粗大。Al-Cu系铝合金过烧断口上可出现白色亮斑。而Al-Mg系铝合金的过烧断口则出现黄色的亮斑等宏观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11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包含聚烷氧基基团的醇的(甲基)丙烯酸酯的方法
- 下一篇:层压无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