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仪器仪表用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110420719.7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3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徐侨;夏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东沪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H01B7/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仪器仪表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是一种成本低的既可导电又可信号传输的仪器仪表用电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澳大利亚以及非洲国家矿山大量的开发,外国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大力建设、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矿山、地铁安装有大量仪器仪表,高声建筑内有大量的安全、消防仪表。普通的控制电缆不具备信号传输功能,只适用传输电流,通过电流转换到空气开关而起到电流信号的电源控制;现在的数据电缆如网线中的5类线、6类线、光缆等由于对生产设备要求精度高,连接工艺复杂、数据信号转换复杂,不适合中、低频率数据信号交换,而且生产成本高,不易被接受;而这些仪表控制用电源及信号采用普通的电线电缆或控制电缆成本太高,很多的电线电缆不适合仪器仪表、安全消防控制。
从开发使用仪器仪表电缆,并成功的在外国使用,填补我国电线电缆仪器仪表标准空白,有利于促进电线电缆根据实际需求开发生产,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了一种成本低的既可导电又可信号传输的仪器仪表用电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仪器仪表用电缆,包含电缆导体、电缆绝缘体、对绞线对、PET绕包层、排流线、铝箔屏蔽层、内护套、钢丝铠装层、电缆外护套;所述电缆绝缘体包含电缆导体形成一电缆;所述对绞线对是由一对所述电缆对绞形成的;所述对绞线对有多个,被PET绕包层包裹,所述铝箔屏蔽层间隔设置在PET绕包层外;所述排流线设置在PET绕包层与铝箔屏蔽层之间;所述内护套包裹铝箔屏蔽层;所述钢丝铠装层包裹内护套;所述电缆外护套包裹钢丝铠装层。
优选的,所述电缆绝缘体采用聚氯乙烯混合物塑料或聚乙烯塑料或交联聚乙烯塑料或低烟无卤聚烯烃塑料制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仪器仪表用电缆成本低的既可导电又可信号传输,解决了5类线、6类线不能满足大对数、长距离传输的缺点;本发明方案设置有钢丝铠装,可以直接敷设于土壤、马路中,也可以垂直敷设于竖井中,用途广泛,克服了5类线、6类线只适合于4对线敷设,一个回路的信号传输缺陷;本发明方案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仪器仪表用电缆的截面图;
其中:11、电缆导体;12、电缆绝缘体;13、对绞线对;14、PET绕包层;15、排流线;16、铝箔屏蔽层;17、内护套;18、钢丝铠装层;19、电缆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仪器仪表用电缆,包含电缆导体11、电缆绝缘体12、对绞线对13、PET绕包层14、排流线15、铝箔屏蔽层16、内护套17、钢丝铠装层18、电缆外护套19;所述电缆绝缘体12包含电缆导体11形成一电缆(未标出);所述对绞线对13是由一对所述电缆对绞形成的;所述电缆的对绞节距应符合成品电缆的衰减、串音技术要求;所述对绞线对13有18个,被PET绕包层14包裹,所述铝箔屏蔽层16间隔设置在PET绕包层14外;所述排流线15设置在PET绕包层14与铝箔屏蔽层16之间;所述内护套17包裹铝箔屏蔽层16;所述钢丝铠装层18包裹内护套17;所述电缆外护套19包裹钢丝铠装层18;所述电缆绝缘体12采用聚氯乙烯混合物塑料或聚乙烯塑料或交联聚乙烯塑料或低烟无卤聚烯烃塑料制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仪器仪表用电缆成本低的既可导电又可信号传输,解决了5类线、6类线不能满足大对数、长距离传输的缺点;本发明方案设置有钢丝铠装,可以直接敷设于土壤、马路中,也可以垂直敷设于竖井中,用途广泛,克服了5类线、6类线只适合于4对线敷设,一个回路的信号传输缺陷;本发明方案结构简单、实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东沪电缆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东沪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07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台广告屏蔽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脱膜压卷头的薄带卷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