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地小城镇污水预处理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0484.1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5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刚;刘火安;陈笈;李彦;任凌燕;朱蠡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133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地 小城镇 污水 预处理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主要适合山地小城镇污水预处理,具体来说涉及污水预处理的格栅、尘砂、除渣和除砂装置。
背景技术
三峡库区山地小城镇地形及污水具有以下特点:山地小城镇地形高低起伏,属坡地,有落差;污水水量较小,水源比较分散。目前库区小城镇污水处理方式主要采用UASB—A/O工艺、氧化沟处理工艺、氧化塘工艺和人工湿地工艺,预处理设备主要有格栅单元、筛网单元、尘砂单元等,且这些设备都是分散式独立控制操作,占地面积广,建筑施工成本较高。另外通过这些预处理设备所产生的污物全机械作业较少,大部分需要消耗电能,或耗费大量的人力(人工提拉),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在国家水专项研究小组的大力支持下,建议将预处理设备集成一体化,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山地小城镇污水预处理设备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山地小城镇污水预处理的设备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合山地小城镇污水预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包括格栅单元、除渣单元、沉砂单元和除砂单元。
所述格栅单元设置于装置的顶端,包括格栅槽、粗格栅和细格栅;粗格栅和细格栅分为上下两层,装在格栅槽内,格栅槽上部接进水管,格栅槽底部连通沉砂单元,所述粗格栅和细格栅的一端与转动轴连接,可180°翻转至除渣单元的渣槽上方;
所述沉砂单元具有筒体、隔板、出水口、溢流槽、排污阀、进水减速槽和盖板;所述隔板设置在筒体中上部,其由一块竖直板和两块斜板构成,竖直板把筒体中上部竖直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空间,两块斜板对称连接在竖直板的下部两侧,斜板两边与筒体内壁焊接,底边与筒体内壁有水流间隙;在所述筒体的上部隔板之上的位置沿筒体内壁设置进水减速槽,进水减速槽⒄的槽深从进口端向出口端逐渐加大,进口端与格栅槽底部连通,出口端通筒体中上部由竖直板分隔出的左部分空间,而右部分空间则通溢流槽,溢流槽接出水口;所述筒体的底为向下的锥形底,底部有排污口和排污阀,形成除砂单元;
所述除渣单元设置在格栅单元的侧边,包括渣槽、活动放渣板;所述渣槽与格栅槽在上部相通,渣槽的底部设置活动放渣板。
本发明根据山地小城镇地形及污水特点,设计制造出一种将格栅、除渣、沉砂和除砂单元集成化的设备装置,该装置占地面积少,能耗低,可利用山地独有的地形特征(坡度和落差),污水在自然重力下由坡高流经坡谷的预处理设备装置,很快将污水的渣物和泥沙沉积下来,达到预处理的目的。
本发明优点具体如下:
1、本发明与现有污水预处理设备相比,现有污水预处理设备都属于分散独立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合山地小城镇分散式污水的预处理。本发明弥补了现有污水预处理设备的不足,采用一体化装置,占地面积少,可利用山地独有的地形特征(坡度和落差),达到预处理的目的。
2、本装置操作简单,属于全机械式,能耗低,渣物和泥沙沉降速度快,除渣和除砂方便,能够较好的分离渣水和泥沙,装置运行成本低、具有广泛适用性,在山地小城镇污水预处理环节中易于推广普及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 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本装置俯视图;
图3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是进水减速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格栅槽;2粗格栅;3细格栅;4隔板;5吊耳;6出水口;7溢流槽;8支座;9底板;10人孔;11视镜;12排污阀;13渣槽;14底部活动放渣板1;15转动轴;16进水阀;17进水减速槽;18侧面活动放渣板;19 梯子;2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的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装置包括格栅单元、除渣单元、沉砂单元和除砂单元。
格栅单元设置于装置的顶端,包括格栅槽1、粗格栅2和细格栅3。粗格栅2和细格栅3分为上下两层,装在格栅槽1内,格栅槽1上部接进水管,格栅槽1底部连通沉砂单元;细格栅粗都焊接在一块板上,板的下端与转动轴15连接,见图5,摇动转动抽时,粗细格栅与板可以翻转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04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