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松子的磨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0160.8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1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詹权胜;杨建华;方长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詹氏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5/08 | 分类号: | A23N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冯铁惠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松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皮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松子的磨皮方法。
背景技术
松子是松树的种子,又称海松子,为一种本木植物坚果,在坚硬的壳内是松子果肉,坚硬的壳外为一层黑色的表皮。松子在中国有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还有红松。松子性温味甘,具有养阴、熄风、润肺、滑肠等功效。治风痹、头眩、燥咳、吐血、便秘等病。《日华子本草》载“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玉楸药解》载“润肺止咳,滑肠通便,开关逐痹,泽肤荣毛。”可见常食松子能延年,美容。
松子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物质。松子既是重要的中药,久食健身心,滋润皮肤,延年益寿,也有很高的食疗价值。以松子为原料可加工成多种松子食品:如开心松子、各种松仁以及松子奶等食品。
但是,要吃到美味的松子却需要层层的加工过程,如磨皮、开口、烘干等工艺。磨皮是将松子的表面皮脱去的一种工艺。目前,国内外对于松子磨皮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强碱(NaOH)腐蚀磨皮法,如专利文献1(CN 1142920A)公开了一种松子表面皮脱除工艺。本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松子加入3-10%的稀碱溶液中煮制10-30分钟;(二)将上述煮制过的松子进行摩擦,除去表面黑皮,用水冲洗。
CN 1421156A公开了一种松子磨皮的方法,包括1)精选:将松籽投入水中在常温浸泡1-2小时,然后去除空壳、瘪壳及杂质;2)浸泡:将精选后的松籽投入到0.8-1%氢氧化钠溶液与0.4-0.6%淀粉酶按等体积比的混合溶液中,浸泡时间为1-2小时,然后取出洗净至PH值为中性;3)磨皮:将洗净后的松籽与石米及水,一同放入水晃筒进行研磨2-3小时使松籽的外壳变薄。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规定:加工助剂应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使用时应具有工艺必要性,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使用量。NaOH虽然属于食品工业许可的加工助剂,但在松子加工行业它不存在工艺上的必然性,所以不能算是松子加工助剂。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其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会腐蚀表皮,造成烧伤。它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由于其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与酸烧伤相比,碱烧伤更不容易愈合)。氢氧化钠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溅到皮肤上,尤其是溅到粘膜,可产生软痂,并能渗入深层组织,灼伤后留有瘢痕;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严重者可致失明;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绞痛、粘膜糜烂、呕吐血性胃内容物、血性腹泻,有时发生声哑、吞咽困难、休克、消化道穿孔,后期可发生胃肠道狭窄。由于强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予以注意。由此可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违规或过量使用氢氧化钠均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因此,这种强碱腐蚀磨皮法存在对人体存在很大的潜在危害性、还会对水造成污染,甚至造成松子营养成分的损耗等问题。一方面严重破坏了果仁的原有风味及营养成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不符合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松子的磨皮方法。在该方法中不需要使用强碱类无机化学药品,避免了无机有害化学药品残留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危害,同时又降低了对水的污染,生产出的松子既保留了果仁的原有风味及营养成分,也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符合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是松子磨皮技术的一次革命,对松子行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本发明所提供的松子的磨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松子;
2)将步骤1)选取的松子放入柠檬酸溶液中浸泡;
3)将步骤2)浸泡后的松子进行磨皮;
4)得到磨皮的松子。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的松子的含水率为10-60%,优选10%-40%,特别优选为14%。一定的含水率能使松子表面的膜处于疏松状态,从而能在松子表面形成水分子张力作用,本发明选择松子的含水率为10-60%,优选10%-40%,特别为14%时能使磨皮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的柠檬酸溶液的浓度为0.5wt%~15wt%,优选1wt%~10wt%,进一步优选3wt%~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詹氏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詹氏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01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