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肿瘤生物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0122.2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8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赵钢;王国新;王智佳;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济命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19 | 分类号: | A61K38/19;A61K38/20;A61K35/28;A61P35/00;A61K3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生物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肿瘤生物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细胞介素-2(即白细胞介素-2)是80年代国际上开始研制的生物制品。它是继传统治疗肿瘤的三大疗法(手术、化学、放射疗法)之后的第四种疗法即生物疗法(BRM)的关键药物。其本身大大剂量可有抗癌活性;用白细胞介素-2在人体外培养人的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具有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其杀伤肿瘤细胞能力大为增强的特性,并使淋巴细胞的数量得到大量、快速的增殖(此种经白细胞介素-2激活的淋巴细胞称之为LAK细胞)。美国癌研究中心Rosenberg.SA用LAK细胞加白细胞介素-2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获得8例肿瘤完全消失的显著效果。但是目前所使用的白细胞介素-2是来自人体的淋巴细胞、人的扁桃腺、人的脾,这些都是从车祸等死者身上及时采取或从活人身上采取,诱导培养白细胞介素-2(而不用白细胞介素1-7等),提取工艺复杂,设备昂贵,药物来源困难,所以价格极高。也有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人的白细胞介素-2基因掺入大肠杆菌中,生产的白细胞介素-2称之为重组白细胞介素-2(即白细胞介素-2),其价格也未降下来多少,用Rosenberg.SA的剂量,一人一疗程,需1000万元人民币,且含有大肠杆菌毒素无法完全消除,人体使用发高烧,有毒素放应。
因此,研发一种使用安全,价格低廉、药源广泛的细胞因子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肿瘤生物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肿瘤生物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是由下述方法得到的:
取新鲜猪血无菌操作制成细胞悬液,加入鸡新城疫病毒或仙台病毒于RPMI1640的培养基中、诱导培养72~96小时,收获上清液,上清液在超滤器中经300Kd超滤膜超滤,取300Kd超滤膜的膜以下部分,再在超滤器中经5Kd超滤膜超滤,取5Kd超滤膜的膜以上部分,除菌后即为白细胞介素为主的复合细胞因子。
上述用于一种抗肿瘤生物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取新鲜猪脾无菌操作制成细胞悬液,加入鸡新城疫病毒或仙台病毒于RPMI1640的培养基中、诱导培养72~96小时,收获上清液,上清液在超滤器中经300Kd超滤膜超滤,取300Kd超滤膜的膜以下部分,再在超滤器中经5Kd超滤膜超滤,取5Kd超滤膜的膜以上部分,除菌后即为白细胞介素为主的复合细胞因子。
上述用于一种抗肿瘤生物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取新鲜猪脾放入庆大霉素溶液中浸泡2小时,用研磨器将脾研碎制成细胞悬液;
(2)按体积比1∶5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将稀释后细胞悬液经200目细胞筛过滤,将滤液倒入离心管中,1500转/分离心30分钟,计数细胞数量,按6×106浓度加入到RPM1640培养基中,按4000单位/ml加入庆大霉素,再加入鸡新城疫病毒(NDV)或仙台病毒各10ml于培养瓶中培养;
(3)于37℃,5~7%CO2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取培养上清液,4000转/分离心30分钟,弃沉渣,取上清,收获上清液;
(4)取步骤(3)所得上清液在超滤器中经300Kd超滤膜超滤,取超滤膜下部分,再在超滤器中经5Kd超滤膜超滤,取超滤膜上部分,即为细胞因子。
上述用于一种抗肿瘤生物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取新鲜猪血1500转/分离心30分钟,取白细胞悬液加入RPM1640培养基,调节细胞浓度为6×106浓度,再加入鸡新城疫病毒或仙台病毒各10ml于培养瓶中培养;
(2)于37℃,5~7%CO2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取培养上清液,4000转/分,离心30分钟,弃沉渣,取上清,收获上清液;
(3)取步骤(2)所得上清液在超滤器中经300Kd超滤膜超滤,取超滤膜下部分,再在超滤器中经5Kd超滤膜超滤,取超滤膜上部分,即为细胞因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济命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济命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01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