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19436.0 | 申请日: | 2011-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6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 发明(设计)人: | 乔辉;黄锋林;蔡以兵;魏取福;罗乔慧;李晓林;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1F9/10 | 分类号: | D01F9/10;D01D5/00;D01D10/02;B01J21/06;B01J3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锐钛矿型二 氧化 纳米 纤维 光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和光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纤维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1972年Fujishima和Honda发现二氧化钛作为光电阳极有辅助分解水的作用以来,二氧化钛作为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二氧化钛因有非常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比如热稳定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环境友好以及低毒性,而且价格低廉,在光伏领域、光催化领域以及传感器领域等领域具有广谱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二氧化钛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方兴未艾,尤其是在光催化应用领域。由于二氧化钛本身只对中长紫外线有较好的吸收,因此在光催化过程中需要在紫外灯照射下才能达到比较高的催化降解效率,这样反而增加了经济成本,不适宜大规模的使用。因此,寻求高催化效率或者利用可见光来启动整个光催化过程的二氧化钛材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纳米科学技术和静电纺丝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二氧化钛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已得到研究学者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制备一维无机纳米纤维的重要方法之一。静电纺丝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静电纺二氧化钛纳米纤维作为光催化材料和传统的二氧化钛材料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制备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显著降低成本;(2)材料的有效比表面积大,在等量的材料下能够降解更多的污染物;(3)获得结晶度高的二氧化钛,无团聚现象,颗粒度小且均匀,可能产生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增加其光催化活性;(4)相比纳米粉体或颗粒,以纤维形式直接应用于废水处理,更易于分离回收,降低运行费用。因此,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用于光催化领域可以改善传统二氧化钛材料的缺陷,获得更好地应用前景,是光催化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很多,且制备出不同维度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但其中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由于其制备方法简单,纤维结构更具地应用前景而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也有很多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文献报道,有的是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到高分子溶液中,但这种方法往往造成颗粒的分布不均。有的是将二氧化钛溶胶加到高分子溶液中,但是利用了静电纺丝法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而这样制备出的纳米纤维上二氧化钛颗粒度大小不均,且较大,结晶度不好控制,而且整个制备工艺中又引入了溶胶-凝胶技术的工艺参数,使得影响最终产物的因素增加了许多,增加了工艺调整的难度。本发明则直接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而中间没有引入溶胶-凝胶技术,使得工艺参数更易调控,省去了影响最终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结晶度、晶型以及颗粒度分布和大小的很多因素,更利于得到高效的光催化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优化静电纺丝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工艺参数,以便得到更加简单有效的加工工艺,并且制备出颗粒度小且均匀,结晶度高的二氧化钛纳米纤维,以提高其光催化效率,同时该方法缩减了加工工艺、降低了成本、工艺简单易调控以及产率高,便于进一步扩大化生产加工。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P/TBT复合纳米纤维膜,然后将PVP/TBT复合纳米纤维膜放在马弗炉中在空气中煅烧,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纤维材料。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一定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质量分数为7%~24%的乙醇溶液,然后将钛酸四正丁酯(TBT)按PVP/TBT=1∶9,2∶8,3∶7加入上述溶液中,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4~6h至完全溶解得到透明溶液。
(2)将上述溶液装入带有磨平不锈钢针头的注射器中,将注射器安装在静电纺丝装置上,设置好静电纺丝参数纺出均匀的复合纳米纤维膜,纺丝条件:纺丝电压10~20kV,接收装置与喷丝头之间的距离为15~25cm,纺丝液流速为0.5~2.0mL/h。
(3)将制备出得复合纳米纤维膜放在马弗炉中,在空气氛中煅烧,从室温升温到400~800℃,升温速率0.5~5℃/min,煅烧时间为2~5h,在空气氛中自然冷却到室温,即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纤维。
本发明由于没有采用溶胶-溶胶法和静电纺丝法相结合的工艺,从而优化了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工艺过程,使得制备出二氧化钛纳米纤维上颗粒度大小均匀,结晶度高,纤维直径小,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强了其光催化效率。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94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轮驱动空气能助力多功能自行车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新型耐磨纤维膨胀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