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9259.6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9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富林;孙叶芳;孙卫;薛姝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瑞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9K8/582;C12R1/385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绿 假单胞菌 及其 培养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种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具体涉及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资源,经过经过一次、二次两次常规采油之后的总采收率一般只能占地下原油的30%~40%。三次采油(EOR)技术是一项能够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油田开发技术。在过去数十年内,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等石油大国都把如何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目标。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对油气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运用三次采油技术来原油提高采收率,是减缓我国多数油田产量递减速度、维持原油稳产的战略需要。
石油烃降解菌(hydrocarbon degradation bacteria, HDB) 是能将石油烃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降解,并产生气体、脂肪酸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代谢产物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可以代谢产生鼠李糖脂等生物活性物质,起到剥离原油,提高采收率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能显著降低接触角、提高洗油效率、降低含水、增加产油量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AWP 10-15-2 CCTCC NO.M2011287。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AWP 10-15-2 CCTCC NO.M2011287的培养方法,是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AWP 10-15-2 CCTCC NO.M2011287接种至专用液体培养基中,在35-37℃的温度条件下恒温通气培养;
专用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每100ml水中含酵母提取物0.5g、蛋白胨0.5g、葡萄糖1.5g、NaCl 0.5g,pH6.8~8.0。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AWP 10-15-2 CCTCC NO.M2011287的接种比例为5~10%;
培养过程的溶解氧为5~7mg/L;
培养周期为48~72小时。
所述的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AWP 10-15-2 CCTCC NO.M2011287在低渗透性油田三次开发中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
所述的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AWP 10-15-2 CCTCC NO.M2011287在制备提高原油采收率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铜绿假单胞菌,可应用于低渗透性油田的三次开发,可以显著降低接触角,48小时脱油效率可达40%左右;该菌可以有效驱替出岩心内部饱和原油,使岩心驱替效率增加10%左右;并具有岩心渗透率微生物解堵恢复作用,渗透恢复率可达90%以上;提高洗油效率,降低含水,增加产油量,提高原油采收率;借此开发的生物制剂,用于污染治理与环保清洁,具有较高的研究、应用及市场价值;此外,该菌培养方法简单易操作,生长繁殖迅速,具有扩大化生产的可行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铜绿假单胞菌CAWP 10-15-2的生长曲线。
图2为铜绿假单胞菌CAWP 10-15-2电镜照片。
图3为铜绿假单胞菌CAWP 10-15-2附着在岩芯表面的照片。
图4为铜绿假单胞菌CAWP 10-15-2深入岩芯孔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AWP 10-15-2,已与2011年8月1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1287。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生化试剂。
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培养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瑞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大学,未经西安瑞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92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CIP/SIP的配量单元
- 下一篇:具有流体障碍物的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