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空心管桩随动套筒沉桩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19061.8 | 申请日: | 2011-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 发明(设计)人: | 柏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7/20 | 分类号: | E02D7/20;E02D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空心 管桩随动 套筒 方法 | ||
1.一种预应力空心管桩随动套筒沉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1将多段钢套筒通过螺栓连接成组合套筒,安放在空心管桩(1)前端,再在组合套筒外套置内圈形状与其外圈形状一致的钢梁(10),然后通过抱压式压桩机,将连体套筒随空心管桩(1)一并压入土体;
1.2通过钢梁(10),将压入土体达到预定深度的组合套筒卡住,使其保持在固定位置,然后提升抱压式压桩机的夹桩机构回位;
1.3在抱压式压桩机的夹桩机构上安装送桩器,然后将送桩器直接作用在空心管桩(1)顶部,通过送桩器的压桩力推动空心管桩(1)继续下沉至其顶端达到预定标高位置,而组合套筒则通过钢梁(10)卡在固定位置不再继续下沉,从而完成预应力空心管桩(1)的沉桩过程;
1.4待空心管桩(1)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基本稳定后,排出组合套筒围合成的圆形桩孔内的积水和杂物,按常规方法实施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得到预制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空心管桩随动套筒沉桩方法,其特征是:组合套筒包括前段套筒(7)、尾段套筒(3)和若干接长段套筒(6),各套筒均为圆形钢管结构,接长段套筒(6)与前段套筒(7)和尾段套筒(3)之间通过卡口(4)和螺栓(5)连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空心管桩随动套筒沉桩方法,其特征是:组合套筒内径比预制空心管桩外径大10~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空心管桩随动套筒沉桩方法,其特征是:尾段套筒(3)的尾端设有限位环(2),当组合套筒沉入土中预定深度时,限位环(2)将组合套筒卡在钢梁(10)上而使其停止下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空心管桩随动套筒沉桩方法,其特征是:前段套筒(7)的下端敞口与空心管桩(1)之间设有控制桩身与套筒不发生相对移动的定位器(9),定位器(9)为两半180度圆心角的对称楔形圆弧型构件,两半楔形圆弧型构件拼成360度圆环打入套筒敞口与预制空心管桩(1)之间的空隙,套筒停止下沉后,预制空心管桩(1)继续下沉而带动定位器(9)脱离前段套筒(7)的开口,将定位器(9)散成两个独立的180度圆心角的楔形圆弧型构件,解除钢套筒对空心管桩(1)的约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空心管桩随动套筒沉桩方法,其特征是:前段套筒(7)的下端口外圈为带有锥度的斜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空心管桩随动套筒沉桩方法,其特征是:空心管桩(1)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完成后,可将组合套筒拔出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90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米力农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中空莲子壳体香水瓶及其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