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气动点焊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7207.5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3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钱北行;孙兴华;李烨;周艳;吴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气动 点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金属薄片(板)进行搭接电阻点焊装置。
背景技术
点焊作为焊接工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连接金属薄片(板)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汽车等领域,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工业制造技术之一。
近年来,随着电源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点焊机不断涌现,例如逆变电源式、电容储能式、超声波金属点焊机、数字化点焊机等等,然而这些点焊机的改进大多集中在放电形式和控制系统上,对于点焊机的操作舒适性和便利性的改进相对较少。
目前,尽管市面上也有各种各样的便携式点焊机和气动点焊机,但对于便携性的考虑往往以降低功率为代价减小体积和重量,焊接压力需要手动施加;而气动功能主要应用于较大的点焊机,缺少对于二者的深入综合考虑和整合。此外,焊接电极作为点焊机的执行机构,也就是操作者直接操作的部件,厂家往往不提供,或者只是简单的一根铜棒和一个铜板,缺少对于这方面的设计。
因此,为了同时满足对于点焊机便携、操作舒适等需求,设计和发明一种便携式气动点焊机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金属薄片(板)搭焊的便携式气动装置,旨在解决作业空间受限情况下进行电阻点焊的问题,同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焊接电极,提升了操作者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一种便携式气动点焊机,包括点焊机主机和设置点焊机主机的枪型主体,枪头位置设置有一对中间构成行程区间的笔尖型焊接电极,焊接电极非焊接端附近设置有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包括有压力容腔,其中,点焊机主机上的电磁阀出气口与设置在枪柄与枪杆结合处的焊接电极气体入口通过塑料软管连接起来,焊接电极气体入口通过气源供入有压力气体,通过导线将点焊机主机上的功率输出接线端子与设置在枪柄下端的焊接电极接线端子连接起来,枪型主体的扳机位置还设置有按压式的点焊触发器即触动扳机,以当按下扳机时,供入的压力气体进入活塞组件的压力容腔,驱动焊接电极对设置在焊接电极行程区间内的待焊薄片压紧并进行焊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点焊装置,已经在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红外加热笼电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不但解决了焊接压力手动掌握容易引起火花以及点焊质量一致性差的问题,同时操控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尤其是对于一些操作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表现的优势得到操作者的认可,而且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便携式气动点焊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枪型主体;2为活塞组件;3为焊接电极;4为气体入口;5为供电接线端子;6为触发电极“扳机”。
图2为本发明的便携式气动点焊机的焊接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便携式气动点焊机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便携式气动点焊机包括枪型主体,以及设置在枪型主体内的市面上常见的一种便携式交流点焊机主机,具体来说,本发明的便携式气动点焊机,包括点焊机主机和设置点焊机主机的枪型主体1,枪头位置设置有一对中间构成行程区间的笔尖型焊接电极3,焊接电极3非焊接端附近设置有活塞组件2,活塞组件2包括有压力容腔,其中,点焊机主机上的电磁阀出气口与设置在枪柄与枪杆结合处的焊接电极3气体入口4通过塑料软管连接起来,焊接电极气体入口4通过气源供入有压力气体,通过导线将点焊机主机上的功率输出接线端子与设置在枪柄下端的焊接电极的供电接线端子5连接起来,枪型主体的扳机位置还设置有按压式的点焊触发器即触动电极扳机6,以当按下扳机时,供入的压力气体进入活塞组件2的压力容腔,驱动笔尖型焊接电极3对设置在焊接电极行程区间内的待焊薄片压紧并进行焊接。
焊接时,将待焊薄片(板)垂直放入焊接电极3的行程区间内,触动扳机6,焊接主机电磁阀在电路控制下打开,气源气体进入活塞组件2的压力容腔内,驱动焊接电极3压紧试件,经过一定延时后,焊接主机输出一定功率焊接电流,待焊试件在电流作用下完成焊接,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7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