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快速量产的直立式薄膜沉积装置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4495.9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0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寰;杨主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6/44 | 分类号: | C23C1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王俊民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量产 立式 薄膜 沉积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可快速量产的直立式薄膜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热处理系统,具有一加热腔体、一冷却腔体及一切换装置,用于对至少两个直立式基板进行一加热制程或一冷却制程,切换装置具有一第一对准感应装置及一第二对准感应装置;
一薄膜沉积腔体,设置于热处理系统的一侧,用以对直立式基板进行一薄膜沉积制程;以及
一卸片装置,设置于薄膜沉积腔体相对于热处理系统的另一侧,具有一卸片推杆,用以将直立式基板由薄膜沉积腔体送出至热处理系统;
其中,
通过第一对准感应装置,热处理系统的切换装置可移动加热腔体以对准薄膜沉积腔体;
通过第二对准感应装置,热处理系统的切换装置可移动冷却腔体以对准薄膜沉积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式薄膜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体包括:
一第一开口端,配置于加热腔体的一侧,提供直立式基板由外部进出加热腔体的接口;
一第二开口端,配置于加热腔体的另一侧且平行相对于第一开口端,提供直立式基板进出加热腔体另一侧至薄膜沉积腔体的界面;以及
一第一送片装置,配置于加热腔体中,用以将直立式基板进出加热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式薄膜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体还包括:
一第三开口端,配置于冷却腔体的一侧,提供直立式基板进出冷却腔体的界面;
一第四开口端,配置于冷却腔体的另一侧且平行相对于第三开口端,提供直立式基板进出冷却腔体另一侧至薄膜沉积腔体的界面;以及
一第二送片装置,配置于冷却腔体中,用以将直立式基板进出冷却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式薄膜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片装置的卸片推杆用于将直立式基板由薄膜沉积腔体送出至热处理系统的冷却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式薄膜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沉积腔体为一电浆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腔体,且其操作频率介于10MHz至100MHz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立式薄膜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浆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腔体的操作频率为13.56MHz及40.68MHz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式薄膜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准感应装置与第二对准感应装置是镭射、红外线或电磁感应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立式薄膜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准感应装置与第二对准感应装置为光束波长介于1000nm至2500nm的镭射。
9.一种可快速量产的薄膜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至少两个直立式基板经由一加热腔体的一第一开口端送入加热腔体中以进行一加热处理;
步骤(2):由配置于一切换装置上的一第一对准感应装置将加热腔体对准一薄膜沉积腔体,将直立式基板由加热腔体在一第一时间内移动至薄膜沉积腔体以进行一薄膜沉积制程;以及
步骤(3):通过配置于切换装置上的一第二对准感应装置将一冷却腔体对准薄膜沉积腔体,将直立式基板由薄膜沉积腔体在一第二时间内移动至冷却腔体以进行一冷却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准感应装置与第二对准感应装置雷射、红外线或电磁感应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与步骤(3)中,加热腔体与冷却腔体的对准动作通过设置于加热腔体与冷却腔体底部的一切换装置来达成加热腔体与冷却腔体的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通过加热腔体的一第一送片装置将直立式基板送入薄膜沉积腔体进行薄膜沉积制程。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通过一卸片装置的一卸片推杆将直立式基板由薄膜沉积腔体送出至冷却腔体,其中卸片装置设置于薄膜沉积腔体的一侧且相对于加热腔体与冷却腔体的另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还包括:通过冷却腔体中的一第二送片装置将直立式基板送出至冷却腔体的外部。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在30秒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449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发光防滑人造革
- 下一篇:一种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