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光电对抗内场半实物仿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3231.1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邵俊峰;郭劲;王挺峰;张合勇;孙涛;王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35/00 | 分类号: | F42B35/00;F42B15/01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械 光电 对抗 内场 实物 仿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场仿真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光电对抗内场半实物仿真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日益紧密的战场侦察技术,出现了各种高功率或者脉冲激光光电对抗武器。光电对抗武器使用激光作为干扰源或者破坏源,通过大气传输,将激光能量传输到对敌方来袭导弹、卫星、无人机等各种侦察平台的光电载荷,造成探测器干扰、损伤等效应,破坏敌方光电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实现有效对抗。作战效能评估是光电对抗武器研发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电子对抗是武器系统研发、测试和评估最复杂的一项技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外场实验无法评估电子对抗武器的有效性。同时,考虑研发经费,外场实验的成本一般是非常高昂的。因此,作为电子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对抗系统的评估需要借助于内场仿真,一方面,解决外场评估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降低研制成本。美国空军为了解决机载红外对抗系统的评估问题,开展了相关内场仿真研究工作,例如美国空军电子战仿真器(The US Air Force Electronic Warfare Evaluation Simulator,AFEWES Hank D.Jackson II,Seth D.Shepherd,Air Force Electronic Warfare Evaluation Simulator(AFEWES)Infrared Test and Evaluation Capabilities[J],Proceedings of SPIE,2004,Vol.5408:76-83.)提出了“硬件在回路”的半实物仿真理念,解决了机载红外对抗系统的有效性评估问题。
但是,完全仿制美国AFEWES系统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当前军事发展的需求。一方面该系统仍然无法满足全实时动态仿真需求,另一方面AFEWES系统采用庞大的光学成像系统,价格昂贵,同时,该系统主要仿真各种红外背景条件下的机载红外对抗,应用对象的领域比较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光电对抗内场半实物仿真系统,该系统实现全实时、动态半实物仿真,并且成本合理、可用于可见光和中长波红外各波段地基、机载光电对抗武器系统研发的评估等。
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光电对抗内场半实物仿真系统,该系统包括:横梁、机械臂、直线电机、发射台和激光源,该系统还包括:导弹导引头、干扰激光发射器和目标仿真源;所述导弹导引头挂载在机械臂上,直线电机带动机械臂在横梁上运动,所述干扰激光发射器和目标仿真源固定在发射台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采用等效激光发散角的仿真干扰系统对红外末制导导弹从10km外来袭之后激光对抗武器的跟瞄、作战时机选择和作战性能进行实时评估。同时,本发明可用于其它类型的干扰装置热源、点源干扰机等对来袭导弹末制导段的评估。
附图说明
图1光电对抗武器的实际对抗过程示意图。
图2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光电对抗内场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光电对抗内场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导弹导引头的结构图。
图4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光电对抗内场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发射台结构图。
图5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光电对抗内场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干扰激光发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光电对抗内场半实物仿真系统,该系统包括:横梁7、机械臂8、直线电机9、发射台11和激光源12,该系统还包括:导弹导引头10、干扰激光发射器13和目标仿真源14;所述导弹导引头10挂载在机械臂8上,直线电机9带动机械臂8在横梁7上运动,所述干扰激光发射器13和目标仿真源14固定在发射台11上。
所述导弹导引头10包括导弹光电导引头吊仓15和高精度二维控制台16,导弹光电导引头吊仓15和高精度二维控制台16固连。
所述干扰激光发射器13包括基座20、触动器21和平面反射镜22;触动器21固定在基座20上,平面反射镜22放置在触动器21上,由触动器21调整平面反射镜22的姿态。
所述触动器21由压电陶瓷制成。
所述发射台11包括转动基座17、编码盘18和固定反射镜19;激光源12发射激光经过固定反射镜19和平面反射镜22至导弹导引头10;编码盘18和转动基座17连接并控制转动基座17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32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底层树脂层中含有产酸剂的阳图热敏平版印刷版版材
- 下一篇:超低比转速节能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