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排列缝针连续多层制织三维织物的缝编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12779.4 | 申请日: | 2011-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1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周罗庆;周頔;周超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4B21/00 | 分类号: | D04B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排列 缝针 连续 多层 三维 织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织物的缝编方法,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阵列排列缝针连续多层制织三维织物的缝编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缝编方法是指利用经编线圈的圈干和延展线夹持固着纱线层或纤维网构成的衬料或地布的缝编成织物的方法。
现有的缝编方法只有一行缝针成布,不能形成全线圈结构的多层织物,所以在缝编过程中必须夹持固着纱线层或纤维网才有使用价值。
全线圈结构的织物具有拉伸变形性能,易于形成空间曲面形态;如果能够将缝编织物制织得具有整体的厚度,并且为全线圈结构,那么该缝编织物就可以用作拉伸变形性能较好的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预形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阵列排列缝针连续多层制织三维织物的缝编方法,该缝编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
步骤一:将缝针1成为M×N阵列分布,其中,M表示缝针1的行,N表示缝针1的行;
步骤二:将导纱针2也相应地成为M×N阵列分布,并且导纱针2的行距与缝针1的行距相等,导纱针2的列距与缝针1的列距相等,也就是说,M也表示导纱针2的行,N也表示导纱针2的行;
步骤三:在各导纱针2穿入缝编纱线;
步骤四:穿入缝编纱线的各导纱针2以统一或同步运动的方式,按照通常的缝编成圈垫纱规律,沿方向D3和方向D4围绕各缝针1完成对退圈后升高的缝针1的针前垫纱和针背垫纱;
步骤五:在各缝针1上垫纱后,所有缝针1沿方向D2下降,按照通常的缝编成圈运动规律,进行缝编组织结构的编织;
该缝编方法编织成的缝编织物以与缝针针杆在垂直的方向D的±15℃范围内方式进行织物的牵拉引出;
在该缝编方法中,如果所有导纱针2都穿入纱线,就形成等厚的三维缝编织物;否则就可形成不等厚的三维缝编织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制成全线圈组成的具有厚度的整体结构的缝编织物,该织物具有拉伸变形性能,易于形成空间曲面形态,可以用作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预形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阵列排列缝针连续多层制织三维织物的缝编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缝针和导纱针排列均为3行×4列缝编而成的由三层闭口经平组织形成的等厚的三维缝编织物的缝编方法。
步骤一:将缝针1成为3行×4列排列;
步骤二:将导纱针2也相应地成为3行×4列排列,并且导纱针2的行距与缝针1的行距相等,导纱针2的列距与缝针1的列距相等;
步骤三:在每根导纱针2中都穿入缝编纱线;
步骤四:穿入缝编纱线的各导纱针2以统一运动的方式,按照闭口经平垫纱规律(1-0,1-2),沿方向D3和方向D4围绕各缝针1完成对退圈后升高的缝针1的针前垫纱和针背垫纱;
步骤五:在各缝针1上垫纱后,所有缝针1沿方向D2下降,按照通常的缝编成圈运动规律,进行缝编组织结构的编织;
该例中的缝编方法编织成的缝编织物以与缝针针杆在垂直的方向D进行织物的牵拉引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缝针和导纱针排列均为6行×8列缝编而成的由六层经平组织形成的不等厚的三维缝编织物的缝编方法。
步骤一:将缝针1成为6行×8列排列;
步骤二:将导纱针2也相应地成为6行×8列排列,并且导纱针2的行距与缝针1的行距相等,导纱针2的列距与缝针1的列距相等;
步骤三:在导纱针2中以如下方式穿纱:从前往后数的第一行导纱针全穿入缝编纱线;从前往后数的第二行导纱针从左到右穿7空1;从前往后数的第三行导纱针从左到右穿6空2;从前往后数的第四行导纱针从左到右穿5空3;从前往后数的第五行导纱针从左到右穿4空4;从前往后数的第五行导纱针从左到右穿3空5;
步骤四:各导纱针2以统一运动的方式,按照闭口经平垫纱规律(1-0,1-2),沿方向D3和方向D4围绕各缝针1完成对退圈后升高的缝针1的针前垫纱和针背垫纱;
步骤五:在各缝针1上垫纱后,所有缝针1沿方向D2下降,按照通常的缝编成圈运动规律,进行缝编组织结构的编织;
该例中的缝编方法编织成的缝编织物以与缝针针杆在垂直的方向D进行织物的牵拉引出。
如此形成左厚右薄的不等厚的梯度结构的三维缝编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27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缝衣针
 - 下一篇:圈柱绞捻结构的纬编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