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温出水控制器及恒温供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2682.3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4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优佰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3/00 | 分类号: | F16K13/00;F16K31/02;F16K37/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432100 湖北省孝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出水 控制器 供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水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温出水控制器及恒温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供水系统(例如:厨房、浴室、洗手间等场合的现有供水系统)当中,一般会设置独立的冷水管路和热水管路,并在冷水管路和热水管路的出水处设置用来调节出水水温的混水阀,以使人们能够随时得到各种温度的供水。混水阀是依靠调节冷水管路和热水管路的开启比例来控制出水水温的。目前,现有的混水阀都是机械式混水阀,使用者需要手动调节混水阀对冷水管路和热水管路的开启比例,然后再用肢体(例如:手)去接触混水阀的出水,从而确定出水水温是否适合;这一过程繁琐不便、无法精确调节水温,而且容易烫伤皮肤。同时,由于这种机械式混水阀需要反复进行手动调节,因此不仅浪费了大量水资源,而且容易发生损坏,寿命短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恒温出水控制器及恒温供水系统,以便于使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设置精确地控制出水水温,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恒温出水控制器,用于控制热水管路和冷水管路的开启比例,包括:混水阀、混合水水温传感器、混合水流向控制阀以及恒温控制电路;
所述的混水阀设有与热水管路连接的热水进水口、与冷水管路连接的冷水进水口和混合水出水口;所述的混合水出水口设有混合水流向控制阀;
所述的混合水流向控制阀设有与混水阀连接的混合水进水口、与出水管路连接的第一出水口和与回水管路连接的第二出水口;
所述的混合水水温传感器设置于混水阀的混合水出水口与混合水流向控制阀的混合水进水口之间;
所述的恒温控制电路分别与混水阀、混合水水温传感器和混合水流向控制阀连接,并通过混合水水温传感器检测混合水的温度,同时控制混水阀和混合水流向控制阀的工作。
优选地,相应的恒温控制电路包括信息输入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以及电源模块;
中央处理模块分别与混水阀、混合水水温传感器、混合水流向控制阀以及信息输入模块连接;
中央处理模块通过混合水水温传感器检测混合水的温度,并与通过信息输入模块获取的用户设定水温参数进行比较;若混合水的温度与用户设定水温参数不一致,则控制混合水流向控制阀关闭与出水管路连接的第一出水口,并打开与回水管路连接的第二出水口,同时控制混水阀调整热水管路和冷水管路的开启比例;若混合水的温度与用户设定水温参数一致,则控制混合水流向控制阀打开与出水管路连接的第一出水口,并关闭与回水管路连接的第二出水口;
所述的电源模块与信息输入模块和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并提供电能。
优选地,相应的恒温控制电路还包括:用于向与所述热水管路连接的热水器发送无线控制信号的无线发送模块;
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并控制无线发送模块向热水器发送无线控制信号;
电源模块与无线发送模块连接。
优选地,相应的恒温控制电路还包括:显示模块;
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并控制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电源模块与显示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回水管路与下水道连接;
或者,
所述的回水管路连接与所述热水管路连接的热水器的进水口。
一种恒温供水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恒温出水控制器。
优选地,还包括:与热水管路连接的热水器;
所述的热水器包括热水器控制装置;
所述的恒温出水控制器包括用于向热水器控制装置发送无线控制信号的无线发送模块;
所述的热水器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恒温出水控制器所发送无线控制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
优选地,相应的热水器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提供备用电能的热水器控制装置备用供电模块。
优选地,还包括热水器管道排空节水子系统;
恒温出水控制器通过无线发送模块向热水器控制装置发送无线控制信号;
热水器控制装置通过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无线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无线控制信号控制热水器管道排空节水子系统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优佰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优佰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2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